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陈云与当代中国
陈云的思想工作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5-24    作者:张星星    来源:国史网 2010-05-2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注重品德,加强以德为主的道德修养

  陈云同志历来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要求加强“干部本身品德的修养” [13]。在新的历史时期,他积极主张“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领导干部,同时特别强调必须把“德”放在选拔干部的第一位,要求“首先要看,有才缺德的人不能用。好,才差一些不要紧,放到领导岗位上锻炼几年,才干是可以练出来的。”1987年,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又特别强调:“现在有同志常说,要开拓型干部。开拓型也要,但首先要强调有德,有党性。德才兼备,才干固然重要,但德还是第一。我希望政治局、书记处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14]

  第一,把“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作为对干部的第一条要求。陈云同志认为:“忠实,讲得具体一点,就是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有为党慷慨牺牲个人一切的决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爱出风头,闹名誉地位,吹牛拍马,耍两面派,是同党的干部的称号不相容的。”他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对于民族、对于革命、对于本阶级、对于党,表示无限的忠诚,把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革命的、本阶级的和党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可能发生不一致。“在这样的时候,每个党员必须依靠他对革命对党的无限忠诚,坚决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革命的和党的整个利益。” [15]

  第二,把“真正能自觉遵守纪律”作为对干部要求的重要内容。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通过总结党的斗争经验,深刻指出:“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他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坚决地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是他的义务。他不仅应该与一切破坏党纪的倾向作斗争,而且要着重与自己的一切破坏党的纪律的言论行动作斗争,使自己成为遵守党纪的模范。”[16]在新的历史时期,陈云同志担任中纪委第一书记,为维护和强化党的纪律做了大量工作。他指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17]

  第三,把勇于开展自我批评作为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优秀品德。陈云同志认为:“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员学习的宝贵的武器,虚心地接受党的批评是一个党员进步的必要条件。好的共产党员,对党的每个批评都必须以诚恳的态度、愉快的态度去接受和了解,以改正自己的错误。”他多次强调,“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要论事不论”。他不仅积极倡导自我批评,并且严于律己、身体力行。1947年辽东地区的土地改革工作中,曾出现没有巩固地团结中农和严格保护工商业,以及一度风盛行、死人过多等“左”的错误。陈云同志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主动承担责任,认为这一错误“主要由我负责,因我是负责指导土改的。”[18]他还多次坦率地谈到三门峡水利工程中的决策失误,以使大家共同吸取教训。

  四、了解群众,把握工作对象的具体需求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形成了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陈云同志高度重视群众在革命和建设工作中的作用,早在1926年就指出:“没有强有力的有组织的下层民众——工农参加,革命是难能成功的。”[19]他把了解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领导工作和思想工作的重要前提。

  第一,提出“领导的艺术在于了解群众心理”。人民群众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又是党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的主要对象。我们党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首先必须要了解群众心理,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 反映群众愿望,唯有如此,群众才能支持和帮助我们。陈云同志指出:“每个党员应该密切地与周围的群众联系着,了解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依据群众当时的觉悟程度,有计划地在群众中解释党的政策和口号,散布党的报纸,宣传共产主义,使群众走到党的方面来。”他还告诫党的干部:“共产党要处处依靠群众。先了解群众,帮助群众,群众才能帮助我们。”[20]

  第二,主张“要经常注意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是动员群众的一个关键。陈云同志指出:“支部的责任,不仅应该接受上级所给的任务,按照当地环境适当地完成,而且要经常了解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群众的日常问题愈解决得好,支部及党员在群众中受拥护,则一切动员工作就愈能顺利完成。”“群众有许多实际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些问题解决得好,群众会更信仰我们党,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党掌握政权的时候,“容易只是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东西。如果真是那样,群众就会把我们看成强迫摊派的命令机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21]

  第三,强调要倾听群众意见,就“要使人敢说话”。陈云同志一贯倡导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共产党员要领导群众,就必须首先向群众学习。‘三个臭皮匠,凑成个诸葛亮。’离开群众,世上是没有什么诸葛亮的。”[22]听取群众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包括批评意见,“光靠少数领导干部发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缺点和错误,那是很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发动广大群众和干部对我们的工作提意见。”要让干部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就“要使人敢说话”。1980年,他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党内民主生活不健全的深刻教训强调指出:“党的任何一级组织,允许不同意见存在,我看这不是坏事。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谨慎一些,把事情办得更合理一些。允许有不同意见的辩论,这样可以少犯错误。”[23]

    1. 邱霞:论陈云的改革方法论
    2. 陈云与调查研究
    3. 周红:试论陈云对苏联援助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思考与评价
    4. 王蕾: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强化党内监督的思想及实践
    5. 吴超:陈云与新中国初期的劳动保护事业
    6. 欧阳雪梅: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时代价值
    7. 储著武 桂奕菲:1985年陈云质疑“万元户”宣传考释
    8. 李正华:陈云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
    9. 宋月红:陈云谈台湾问题的一则史料
    10. 陈云: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