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学发展之路 >> 国防军事
科技创新花开千树硕果盈枝——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述评六
发布时间: 2012-09-04    作者:记者 周猛    来源:解放军报 2012-09-04
  字体:(     ) 关闭窗口

  浩瀚太空,“北斗”导航卫星巡弋,牵引地面千军万马。

  渤海之畔,“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投入运行,服务用户量不断新增。

  川西深山,大型风洞群风吼雷鸣,打磨和锤炼着中国新型战机的翅膀。

  三军演兵,一体化指挥平台汇聚陆、海、空、天、电多维信息,“网聚三军”梦想成真……

  创新推动转变,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军科技战线锐意创新,捷报频传,花开千树,硕果盈枝,为维护国家安全、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洞察大势,确定战略“聚焦点”——从“铁甲奔流”到“数据奔流”

  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某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摘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黄海古战场,三军演兵。海陆空雷达融合组网,水面舰艇、空中战机、潜艇导弹与岸岛火器攥指成拳,上演一幕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精彩活剧。

  台上台下,两种风景向世界传达着同一个信息:中国军队正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登高望远,洞察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战斗力要素的内涵。胡锦涛主席深刻指出:要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

  10年来,借着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春风,我军信息化建设扬帆远航——

  数据江河,不舍昼夜,纵横奔流。祖国辽阔的版图上,光纤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随着我军战略通信网、野战通信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军指挥结构日益“扁平化”,统帅部直接指挥作战单元和武器系统成为可能;随着现代化通信网络由分散走向一体,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正在走上同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为我军实施一体化联合指挥奠定了坚实基础。地面,装甲突击群可直接呼唤陆航协同作战;空中,预警机率领群“鹰”演练远海攻防;海上,护航编队与万里之外的岸基实时联通。

  一网连边关,天涯若比邻。记者在总部机关看到,中哈边境新欧亚大陆桥国门口岸、云南西双版纳界碑前巡逻的边防官兵、沿海岛屿海防连队戍守的礁岩岸线……祖国万里边疆的官兵执勤实况一一显示荧屏。遨游在太空的遥感卫星发来的照片上,边疆一山一水清晰可见。

  走进总装备部科技委,记者获悉:10年来,全军每年有上千项与信息化相关的高层次科研成果问世,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国防专利比例已连续6年超过50%,一批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新型作战平台研发成功,一批新型指挥控制、信息获取、预警探测和信息对抗装备列装部队。高度信息化的主战武器装备系统作为新型作战力量,成为我军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增长点”。

  科技创新方兴未艾,三军部队脱胎换骨。有专家称,历经10年发展,我军信息化建设已从单系统单领域向成体系成规模跨越,迈向整体转型的历史新阶段。

  固本强基,开掘创新“源动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10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北斗”“神舟”“嫦娥”“天宫”相继飞天,在茫茫太空书写了壮丽的中国诗篇。

  这其中,一头一尾的两个“世界第三”颇值得称道——

  10年前,我军科技工作者背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与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国家。

  10年后,我军航天员操纵“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上演“太空之吻”,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两个跨越,一种昭示: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把国家和军队未来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军上下按照胡主席“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要求,努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相继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从“世界奖台”看自主创新:2009年11月,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公布,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以优异的运算性能名列世界超级计算机排行榜第一名。10年来,世界级跨声速风洞、“纳米精度级”光学超精密加工、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无人车等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先后诞生,标志着我军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从“阅兵阵容”看自主创新: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以“歼十”战机为代表的我军新型国产装备集中亮相,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据总装有关部门介绍,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大批高新技术装备快速进入我军序列,我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武器装备比10年前增加了15倍。

  从“国计民生”看自主创新: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技工作者“一战成名”,率先分离出SARS冠状病毒并合作测定其整个基因组序列。如今,该院研制的复方蒿甲醚,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目录中28年来仅有的3个专利药物之一,拯救了全球近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据统计,“十一五”以来,仅全军医疗系统就获得重大创新技术39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占全国医疗卫生系统的85.7%,成果全部应用于临床。

  服务国防,造福苍生。我军科研成果在催生战斗力的同时,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为人民生活送去福音,在科技战线上谱写着“服务人民”的新篇章。

  体制创新,绘就攻关“路线图”——从“追赶之战”到“抢滩之战”

  2009年的两则新闻至今令人难忘——

  当年7月,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办法》问世,标志着全军统一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正式启动。

  当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名贡献卓越的军队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如今,我军的两院院士总数增至102名。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军遵照胡主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连续推出多项战略举措,为我军在新世纪高科技竞争的“抢滩之战”中赢得先机。

  ——科技创新,联合为魂。从2003年开始,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打破沿袭几十年的部门界限、专业界限、学科界限,集约配置科研资源,分别成立了装备研究院,一体化科研机制效益倍增。同时,我军还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科研发展道路,总装聘请百余名军内外院士担任科技委兼职委员或专业组成员,空军在44名军地院士顾问的指导下开展百余项重大技术攻关,标志着我军与国家科技界实施战略联姻已形成稳定机制。统计数据表明,仅在国家“863”“973”计划中,就吸纳了我军万余名科技人才,先后完成了2000多个研究课题,在涉及航天、激光、信息化、新材料、自动化等100余项关键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

  ——科技创新,需求牵引。10年来,全军许多大单位相继建立了科技创新工作站、科研成果推广站,聚集起上千名专家,在实验室和演兵场之间架起桥梁。如今,仅第二炮兵每年就有上千项科技成果问世,90%以上推广应用。“导弹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导弹测试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大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我战略导弹部队“中军帐”迈入信息时代。

  ——科技创新,理论领先。10年来,我军军事理论工作者注重对高新技术发展的分析研究,探索运用数学思维、数学建模等研究方法,从技术角度、用定量数据研究战争,推动作战理论创新。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建立的“战争实验室”初具规模。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强军兴国,任重道远。展望未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将更加汹涌,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军科技工作者在挑战中前行,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1. 推进科技兴军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实践
    2. 从“三大规律”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3. 自主创新推动军队建设新跨越
    4. 创新,军队核心竞争力
    5. 习近平首次系统阐释“军队创新”思想 学者解读三大要点
    6. 增强军队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性
    7. 总部为军队应急工程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8.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9. 独臂英雄丁晓兵:有人毁于欲望 损害军队形象
    10. 何 雷:依法履行军队使命 坚决捍卫国家安全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