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专题研究
文化大发展的新期待
发布时间: 2011-12-05    作者:袁元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1-12-05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央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纲领性部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926,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在101518日在京举行。此次会议将讨论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

  中央政治局已经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926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再次说明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也意味着,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相关的能力建设正在稳步提升。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在吸收各方意见之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将会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随着中央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文化领域的改革有望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文化理论不断创新

  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实现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的十七大所郑重提出的政治任务。

  叶笃初分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整体布局来看,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生态建设等多个层面,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正是直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清泉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文化的发展和领导的脉络。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两手都要硬”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性,从十二大到十四大的历次党代会召开的十五年间,中央反复重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内容,将文化建设视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在这一时期,文化发展建设逐步回归到顺应自身规律的主体本位。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在这一时期,中央已对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对独立关系,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正因如此,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五”计划中又首次提出了“文化产业”,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目标。十六大报告阐明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强调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正式确定。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央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党的十七大、“十二五”规划中都以专门章节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文化部有关领导认为,十六大以来文化领域创新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创新是认识到了文化的双重属性,即文化既有精神属性也有商品属性,从而将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提出了两者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思路,这从根本上促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汪玉凯分析,已历8年的文化体制改革虽然已取得显著成效,文化发展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但是,由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尚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待解,这一场影响整个文化领域的改革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以文化发展为主题召开中央全会将为下一步的改革进一步明确和清晰目标,指明方向。

  文化发展已到窗口期

  徐清泉认为,近10年间,国与国之间的不同文化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综合多位受访专家的分析,当前我国的文化发展已到重要关口。其一,由于我国人均GDP已逾4000美元,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客观上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提出了要求,也创造了条件,奠定了更为扎实的社会基础。当前正处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窗口期,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激活文化创新,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这也是对人民群众期待的最好回应。

  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的选择,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改革开放30年尽管文化发展成效显著,但是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不匹配,文化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显现出的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仍然存在,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联系尚待加强,而文化领域的改革也必然将与其他领域的改革同步推进,这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要求。

  其三,随着物质文明的提升和发展,对国人的精神文明、精神家园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促动文化与经济的整合互动、和谐发展,如何高度重视和发挥精神文化的能动作用,都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来临,文化产业在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日趋重要。当前,世界诸多国家都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努力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规则面前,坚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丰厚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文化底蕴展示中国无可替代的文化魅力,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用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已成为了我国面临的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组成部分之一。

  正因如此,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文化强国”不单指文化产业,还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全民族的文化文明素质、文化软实力等,是一个综合的文化建设体系。

孕育文化强国

    1. 仲布·次仁多杰:西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面对现实、增强开放性
    2. 范玉刚: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文化大发展
    3. 卜宪群: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