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 权威解读
张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指南
发布时间: 2012-06-12    作者:张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06-08
  字体:(     ) 关闭窗口

  《讲话》阐述的理论内涵,不但反映文艺发展的规律,许多方面也反映文化发展的规律,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文艺,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南。列宁早就提出,文艺必须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但是关于“如何为”的问题,结合实践去作理论上的透彻阐明,却是《讲话》的新贡献。《讲话》结合中国的革命文艺实践,深刻地发展了列宁的思想,而且对文艺与现实生活,艺术美与现实美,文艺与政治,完美艺术形式与革命政治内容,文艺的继承、借鉴与创新,创作主体的世界观与艺术方法,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创作中的歌颂与暴露,以及人性与阶级性等系列关系问题,都作出辩证论述,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艺的诸多规律,使文艺如何为人民的问题得到系统性解决。文艺和文化“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上的种种偏颇乃至完全错误的观点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认知,就必然要干扰、妨害文艺和文化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文艺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文艺是审美意识形态,还是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文艺作品总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它通过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为而作用于社会及其文化思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的事业,面临着与延安时代不同的历史条件。但是,延安时代又与今天具有相同性,都为开辟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光辉未来而努力。因而《讲话》所昭示的真理仍然具有实践的指导性。

  (作者系中国杜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1. 朱佳木:新中国文化史的编研也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
    2. 人民性、大众性、民族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三重身份叙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