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井冈路、寻国史根”国情调研活动系列报道之二
文家市,一个地处湘赣交界的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古镇。80多年前,秋收暴动失利的三路人马,在这里集结会师,沿罗霄山脉南下,最终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文家市,也因为此次会师,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永久铭记。
2013年4月21日,记者跟随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国情调研团,前往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去追溯这一段跌宕起伏、金戈铁马的历史。
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年。这一年,在国共合作局面下形成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而遭到惨痛失败,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9月9日,在中共湖南省委和毛泽东的领导下,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爆发。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后,与9月19日会师文家市。
图为文家市会师旧址。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会师地点位于文家市的里仁学校,是一座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砖木古楼。经历了百余年的风吹雨打,古楼已是饱经沧桑。斑驳的桌椅,暗旧的桐油灯,古老的镂花门窗……她像一个垂暮的老者,静静地安于文家市一隅。
在里仁学校的教室里,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他果断否定了继续攻打长沙的主张,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保存和蓄积革命力量,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这座庄重古老的建筑,也因为沾染了革命的热血和激情,而重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陪同下参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我们看到了缀有五星镰刀锤子的战旗、悬挂的红军标语以及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献。这些资料,并没有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湮灭,而是因为历史的打磨而历久弥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义无反顾承担民族解放大业的大无畏精神,看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自强不息的动人力量。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书记、馆长谭应启告诉记者,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八一南昌起义仍然是在国民党左派的旗帜下进行的。秋收起义则不同,它不但创建了我党第一支工农军队,而且设计制作并率先打出了我党的第一面旗帜——工农革命军的红旗。
李捷副院长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签名册上题词。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秋收起义为组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及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伟大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表示。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的签名册上,他为秋收起义写下了这样的注解:“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开端”。
国情调研团的团员们重温入党誓词。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秋收火焰照长空。在秋收起义会师纪念馆的党旗前,国情调研团的团员们怀着神圣的心情,重温了入党誓词。在这个特殊的地点重温入党誓词,团员们仿佛在倾听一个伟大的历史回声,在叩访一座永远的精神宝库。
秋收暴动的厮杀和枪炮声早已远去,可是人们不能忘记,它曾经带给中国革命的地动山摇的巨变;人们也不能忘记,它所谱写的充满血与火的壮丽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