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毛泽东一桩未了的心愿
从1969年召开中共“九大”之日起,如何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提上了议程。在此以前毛泽东曾经多次谈到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但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作罢。
在毛泽东看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解决了刘少奇的问题,全国也建立了省、市、自治区一级的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再经过“斗、批、改”,这个运动就基本上可以结束了。因此,他向中共“九大”提出了这样的希望:“我希望,我们的大会,能够开得好,能够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毛泽东的希望落了空。他没有料到,党面临的是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斗争,其始作俑者正是那位“亲密战友和接班人”——林彪。
1971年9月13日,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破产。毛泽东在精神上陷入极大的痛苦和自责之中。然而,毛泽东毕竟是饱经风霜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以非凡的毅力尽力弥补已经觉察的过失,积极支持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
周恩来在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提出了要集中批判极“左”思潮的问题。这使结束“文化大革命”有了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看法不同。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任务仍然是反对右。他还说:林彪是极右。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尽管周恩来是在充分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提出要批极“左”思潮的,但是,这个口号本身,毕竟触及了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等深层问题,这不但是靠“文革”起家的江青等人所不能容忍的,也遭到了毛泽东的否定。接踵而来的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又把中国卷入了无休止的动乱之中。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努力再次落了空。
1973年起,毛泽东多次提议恢复邓小平的工作。1975年1月,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他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开始主持中央工作。
毛泽东希望在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前提下,结束“文化大革命”。事实证明,这只是空想。1975年11月20日,毛泽东提议要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总的评价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邓小平婉言拒绝了这个提议,表示: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合适,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年年底,毛泽东批准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全国再度陷入混乱之中。
毛泽东真诚地希望结束“文化大革命”,却无力回天。他曾经无奈地形容这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产生这种巨大矛盾的根本原因,是毛泽东不仅不愿意放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而且始终认为这是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纯洁性、战斗性所必需的。他讲过,他一生做过两件大事,一件是把蒋介石赶到一群小岛上去,另一件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可见“文化大革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他看到并且亲自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某些错误,包括像“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这样重大的错误,但却始终坚持“三七开”的结论。邓小平后来说“毛泽东同志到了晚年,确实是思想不那么一贯了,有些话是互相矛盾的。比如评价‘文化大革命’,说‘三分错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就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这八个字和七分成绩怎么能联三起来呢?这时,毛泽东已经不能正视错误,否定自我,像以往那样奇迹般地从困境和曲折中走出来。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斯大林“党和国家的任何一个领导人,当他不是把个人放在党和群众之中,而是相反地把个人放在党和群众之上的时候,当他脱离了群众的时候,他对于国家的事务就会失去全面的洞察力。只要是这样,即使像斯大林这样杰出的人物,对于某些重大的事务,也不可避免地要作出不合实际的错误的决定。”像毛泽东这样的时代巨人,同样不能超越历史的局限。结束“文化大革命”,也就成为毛泽东的一桩未了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