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稳定”的论述有何新意
讲话精彩语录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
讲话精彩语录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
之所以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最后进行,就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阻力转化为动力,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胡锦涛同志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论天下大势,总结历史经验,兼顾继承与创新,直面改革难点,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充满了新提法、新话语、新理论,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第一次提出“稳定是硬任务”
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重视的方针性问题。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一直是我们党所强调的。在胡总书记这次讲话中,则进一步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稳定是硬任务”,则是第一次提出。尽管党一直强调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发展和改革都无从进行。但是,这次明确提出“稳定是硬任务”,则是进一步把它和“发展是硬道理”摆在同样“硬”的地位,在贯彻的坚定性上不容有任何犹豫,打任何折扣。“因为,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
把稳定当作硬任务,那是因为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改革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实践证明,改革发展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而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稳定是福,动乱是祸。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去认识,去谋划,去落实,以稳定求发展,向稳定要福祉。
把稳定当作硬任务,那是因为稳定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和稳定,为此我们必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永葆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把稳定当作硬任务,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加艰巨繁重。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于是否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关于稳定论述的新意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提出的。1985年,他在“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讲话中就提出:“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1989年2月26日,他又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说:“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
党的第四代领导核心胡锦涛同志说:“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胡锦涛同志的论述,是对第一、二、三代领导人思想的创新发展。这种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功能新定位上。这就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基础。
改革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动力,也是中国前进发展的动力。中国改革的取得的成就不仅为中国人民所亲历,而且也为世界人民所认同。所谓“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就是世界人民对中国改革的褒奖。改革就是不断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中国改革先从经济领域做起,找到了一个机会成本小、代价小、简便易行的突破口——解放农村生产力,然后逐步推向城市,逐步推向其他领域,走的是一条渐进改革之路。
中国改革还在继续进行,渐渐迈入它的“深水区”和“改革攻坚”阶段,效率和效益不再是改革的首选目标。鉴于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追求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等的社会政策、社会建设以及十分敏感的政治体制改革己经提到议事日程。之所以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最后进行,就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阻力转化为动力,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是把它和发展与稳定作为一个统一体提出来的,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考虑它与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种辩证的综合全面考虑,既使中国改革得以进行的有利条件,又强化了中国改革的动力机制,使中国改革终始处于社会变迁的火车头位置。这是中国改革的优势所在,也是它永葆生命活力、值得骄傲的地方。
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发展是中国改革的目标,改革就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前进发展。倘若中国没有前进发展,三十年后和三十年前一个样,无论你对改革如何说得天花乱坠,也是没有人相信。胡锦涛同志对改革的目标定位十分明确,那就是: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而且明确把人民作为发展的主体,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民发展观,她是科学发展观的姊妹篇。
关于中国发展有许多理论阐释,其中最基本的理论就是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这一理论回答了中国当前的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是我们在分析中国社会时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也是对外宣传必须统一的基本口径;科学发展观是当前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发展理论,它是关于发展的总体理论和基本观点。另外,还有建设小康社会的两阶段发展部署等等。这些发展理论和措施是中国持续发展的保证。
中国发展必须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在发展中不回避矛盾,主动揭露矛盾。这种在斗争中求发展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按照质量互变规律的发展,就是要重视发展的过程,以量变求质变,以时间换空间。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说,发展不是低级的循环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是发展的高级形式。
稳定是中国改革基础,没有稳定,既没改革,也没有发展。试想,在一个动乱的环境中,改革根本无法进行,发展亦经常沦为水中月、镜中花。回顾历史,稳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前提。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只有稳定,才能改革;只有稳定,才有发展;只有稳定,才能创新。
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在改革中把握稳定,在稳定中把握改革;在稳定中把握发展,在发展中把握稳定;在改革中把握发展,在发展中把握改革,使自己成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行家里手。
(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责编/王慧 美编/叶锐)
更多精彩观点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改革是硬动力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石仲泉:其实讲发展、稳定和改革的关系,改革也不能忽略,改革也是硬的。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能不能也加一句话,改革是硬动力。因为从总书记的讲话来说,没有改革,我们的发展也很困难,所以,改革是始终推动发展的一个动力。因此,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说不要改革,而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都不能把改革放在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一定要放在和发展、稳定同样的位置上面来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怎么才能深刻理解“稳定”新内涵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保卫处处长 杨万慧: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稳定是“硬任务”时,特别强调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两个“牢记于心”对于党员干部的要求在于,不仅要我们党员做出表率,也要引导我们的群众认清这一点。
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明辨是非的科学判断能力和见微知著的战略思维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那么考虑问题的立场、观点、角度就会不一样,相对而言,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层次就显得不高,就不能深刻理解稳定是“硬任务”的真正内涵,就不知道如何引导群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局面。
稳定是福,动乱是祸。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发展不断加快,尤其在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如何处理矛盾、解决问题,关键要把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用动态的眼光、动态的手段来正视矛盾和解决矛盾,树立科学的稳定观,使一切理念和想法符合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完成“硬”任务要有“软”方法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保卫处处长 晁争辉: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稳定这个硬任务怎样去完成?我认为关键的是要用“软”方法:要构建与民众真诚沟通的有效渠道,倾听、回应民众诉求。
当前,一些官员却置与民众的沟通于不顾,习惯性的依靠或企图依靠强制和暴力的方式迫使民众服从,最终就是导致了民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上演,地方政府的形象不断下降。
作为党员干部,在维护稳定的过程中,理应多一点沟通,多一点解释,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人性,多一点人情,多一点指导,多一点愧疚,多一点耐心,这才是民众最愿意看到的,才能让稳定和谐的局面“硬”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