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不仅是强化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更是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立足于党支部基础工作的不断强化,又要适新应变,创新突破。
一、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因此,要从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党内活动、有利于发挥作用出发,合理设置好党支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首先,要优化党支部设置。要按照上述“三个有利于”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较分散,工作任务重,活动范围广,流动性大的特点,灵活设置好党总支、党支部、联合党支部、党小组等不同类型基层组织。其次,要科学界定不同类型党支部的工作职能。要按照不同的党支部类型“量体裁衣”,制定不同的工作要求,提出符合各党支部建设特点的工作要求。再次,要创新组织生活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结合实际合理安排“三会一课”。有条件的党支部可以探索开展网上组织生活的新模式。
二、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强化整体功能。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好每一名班子成员的作用,不仅是民主集中制建设的要求,也是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客观需要。要进一步优化党支部书记队伍。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配备干部的要求,明确新任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条件,坚决克服把党支部书记当作“安置型”“照顾型”的岗位。要竞争择优,拓宽党支部书记的选配渠道,积极推行党支部书记民主推荐和竞争择优制度,真正把自己愿意干、群众拥护干、组织放心干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要切实加强党支部委员会建设。实行党政领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为党支部参与各单位重要问题决策创造条件。要明确责任分工,全面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决克服党支部书记“代包代揽”“包打天下”的现象。建立健全党支部参与本单位重要问题决策制度,提高党支部参与本单位重要问题决策的能力。
三、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要按照四中全会要求,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发挥党支部教育训练党员的基本作用,以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为目的,切实加强改进党支部党员教育工作。一是教育内容上要贴近实际,党支部要定期分析党员队伍思想状况,找准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好党课教育内容,要针对一些单位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的实际,明确教学内容,加强督促检查,有计划地抓好党员自学。二是教育手段上要推陈出新。强化组织系统对党员电化教育的指导职能,建立健全党支部播放点,抓好党员电化教材的供片和播放收看工作,同时积极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探索网上党课和党员远程教育新模式。三要强化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新形势新体制下难点和热点问题增多、党员和职工思想日趋活跃的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做释疑解惑、化解矛盾、鼓舞士气、温暖人心的工作,确保队伍稳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积极营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认真做好服务党员和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要按照四中全会要求,建立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坚持从党员和职工的需求中找准服务工作的着力点,认真做好服务党员和服务群众工作。要在服务意识上有新提高。积极倡导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理念,组织开展群众测评党员、党员测评支部、支部测评党委的“三测评”活动,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二要在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上有所加强。积极推行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民主推荐和择优竞争制度,党员议事制度和发展党员公示、问答、票决制度,推进党务公开,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三要在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上有新突破。要分层建立党委成员联系支部、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明确联系方式和联系内容,及时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工作上的实际困难;广泛开展党组织为群众送温暖、党员和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主题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作者为蚌埠铁路办事处综合管理室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