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党派团体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中的统一战线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 2020-10-26    作者:张致森    来源:国史网 2020-09-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中的统一战线工作研究

  ——以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地改革为中心

  实行土地改革(以下简称土改),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解放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建立工业化的独立富强新中国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个历史任务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全国解放以前,已在约有一亿四千五百万农业人口的老解放区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尚有二亿四千六百万农业人口的新解放地区没有进行土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运动是一场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摧毁封建剥削制度、打倒封建地主阶级的伟大革命,它不仅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还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共同斗争,不仅要有农民的广泛参与,而且需要全社会的同情、支持和声援。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土改运动中建立反封建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争取民主人士的支持。

    民主人士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土改之初,为了教育引导民主人士并建立反封建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发出了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指示。民主人士通过下乡参观深受教育,对土改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积极拥护、支持土改,从而扩大和巩固了反封建统一战线,保证了土地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目前学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问题已有一些研究,或侧重于知识分子参加(参观)土改的历史,或粗线条式概述民主人士过土改“关”的情况,尚不够全面、深入。因此,本文拟就此问题做较为详细的梳理与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中共中央发出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指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新解放区开展了土改运动。土改开始前,一些民主人士对土改有抵触情绪。为了教育和引导民主人士,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进而与他们建立反封建统一战线,1950年6月,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建议“各民主党派党员得参加农村土地改革”。随后,各民主党派根据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精神派出了大批成员参加土改,推动了土改运动顺利开展。

  然而,土改开始不久,一些地区出现了侵犯工商业者利益以及对地主扫地出门等情况。土改中的这些偏差和错误使一些民主人士“对土改表示怀疑、不满以至抵触”。显然,若不对民主人士做好土改统战工作,则会严重影响甚至阻碍土改运动的开展。

  为此,1951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分局发出《关于组织民主人士到各地视察土改工作的指示》,指出:“中央正向政府委员、全委委员、政务委员、各部正副部长的民主人士及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士征求意见。如他们愿意,请他们到原籍地区视察工作,主要是视察土改工作”,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负责同志对他们采取热忱欢迎(但不必采取群众性欢迎场面)与积极帮助的态度,给以各种必要的便利,并加适当的保护”。1月19日,毛泽东接见参加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各中央局和大城市党委统战部负责人时进一步强调:“民主人士到各地去视察,各地不要以此为累赘。让他们去听听农民的诉苦,看看农民的欢喜,我们有些什么缺点和错误,也可以让他们看看,这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状元三年一考,土改千载难逢。应该欢迎他们去看。”

  为了尽快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工作,3月30日,毛泽东致信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和李维汉,指出:“今年还有九个月,应从北京天津两市组织四五批至七八批参观团或参观组,到南方各省(主要是华东、中南,如有飞机也应去西南)去参观土改和镇反工作。各民主党派的中央一级人员凡愿去的都让他们〔去〕”。同日,毛泽东在转发川西区党委关于组织党外民主人士参加土改的经验的批语中强调:“请你们计划一下,在今年夏、秋、冬三季的土改工作和镇反工作,从各大城市中等城市分几十批组织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教授,教员,资本家下乡去参观,或参加工作。只要他们愿意去,就要欢迎他们去。不要怕他们去,不要向他们戒备,因为他们不是反动派。好的坏的,都让他们去看,让他们纷纷议论,自由发表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由此,中共中央正式发出了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指示。

  中共中央发出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指示的原因分析

  中共中央发出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指示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扩大和巩固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是根本原因

  邓小平曾指出,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敌人。即使是中立一时、将来还可能反对我们的人,我们也要使其中立。这样就能把可以争取的人都争取过来,缩小敌人的圈子,以便打倒主要的敌人”。在土改中,“我们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第一,帝国主义反对我们。第二,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反对我们。第三,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反对我们。第四,地主阶级反对我们。第五,帝国主义在我国设立的教会学校和宗教界中的反动势力,以及我们接收的国民党的文化教育机构中的反动势力,反对我们”。因此,要顺利完成土改必须建立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部分民主人士怀疑甚至抵触土改意味着土改中还未建立起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而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不仅可以加强对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而且能够使他们“以其亲身经验,现身说法,澄清其他人士思想顾虑,造成支援土改的声势,巩固反封建统一战线”。

  实际上,早在1950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谈论包括实行土改在内的党的总方针时就强调:“全党都要认真地、谨慎地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要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是对的,是必要的”。接着,6月23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发表关于土改问题的讲话时又要求与会者“多研究,多商量,打通思想,整齐步伐,组成一条伟大的反封建统一战线”。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进一步强调:“为了完成今后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必须而且完全可能组织全国规模的强大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以使集中全国民主力量,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可见,中共中央发出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指示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扩大和巩固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

  (二)减少土改阻力是主要原因

  “民主党派的党员和盟员家庭成份不少是地主,即使不是也多少与地主有关系的,就是周围的一些亲友总有不少的是地主亲友,因此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一种阶级感情,加上本身由于阶级的关系,很少有人受到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因此感觉到地主并不可恨,遇到地主们的假诉苦,有时也不自觉发生同情的心理。”部分民主人士怀疑甚至反对土改意味着土改阻力增大了,所以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措施获得民主人士支持从而减少土改阻力。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能够使民主人士了解“我们指导运动的观点和方法,明白告诉他们运动的真象,及我们纠正偏向的决心和办法……这样做可换得他们主动和我们站在一边去反对无理叫嚣”。1950年,中共中央中南局在一份关于土改工作的批示中明确要求辖区各级政府土地委员会要做好民主人士工作,以“争取同情,减少阻力”。同年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发出的《关于土改委员会工作的指示》也强调:“土改委员会应当注意吸收相当数量民主人士和开明绅士参加……吸收民主人士和开明绅士参加进来,可以利用他们扩大影响,减少阻力。”1951年1月,毛泽东在为转发《中共中央中南局关于发动群众做好土改工作给江西、湖南省委的指示》所写的批语中进一步强调:“北京若干民主人士到各省去看看,有益无害。是我们叫他们去的,不是他们自己要求的。他们到了,是则是,非则非。老老实实地向他们讲明白,他们不会妨碍土改的。”因此,减少土改阻力是中共中央发出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指示的主要动因。

  (三)教育引导民主人士并提高其思想觉悟是重要原因

  一些民主人士怀疑甚至抵触土改表明他们对土改政策并不完全了解。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不但使参观者“进一步认识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深切地认识到“工作干部和农民群众都正确地执行了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及其所决定的方针政策”,对参观者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改造”,而且还能使他们“自发地到处宣扬着土地改革的好处”,尤其是“在他们所联系的阶层中均主动的作了传达报告……起了有效的宣传教育作用”,“这对他们对我们都有好处”。所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在日记中写到,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是“为了教育若干民主人士,使之了解我党的政策”。

  早在1950年6月14日,刘少奇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就指出,民主人士参与土改“能获得有益的考验和教育”。1951年1月19日,毛泽东在同参加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各中央局、大城市党委统战部领导同志谈话时强调:“对民主人士要进行教育,并让他们参加活动。如果不进行教育,有事不让他们与闻,这是不对的。”1月20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举行的茶话会上指出,民主人士“必须经过锻炼,并且要给他们以机会”,“让他们到各省去看一看”,使他们“也能受到教育,得到更快的提高”。3月18日,毛泽东在致邓小平、习仲勋等人的信中进一步强调:“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不要事先布置,让他们随意去看,不要只让他们看好的,也要让他们看些坏的,这样来教育他们。”因此,教育引导民主人士也是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重要原因。

  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准备工作和主要形式

  (一)准备工作

  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各地党委、政府和政协为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参观团

  民主人士报名下乡参观土改是有一定条件的,即除身体健康外,还要满足一定的政治要求,如上海市政协规定“在政治上不是反革命分子”。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主要有两种组成形式。一种是全部由民主人士组成。如1950年底至1951年初,中共川西区委先后三次组织了由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及开明士绅、专家、教授、工商业者、妇女界等各方面代表人物组成的土改参观团;1951年,中共南京市委组织了由各民主党派、工商业界、文教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56人组成的土改参观团;同年,政务院介绍由北京各大学教授31人组成的参观团赴华东地区参观土改。另一种是由民主人士与其他身份工作者混合组成。如1951年9月,全国政协参加三大运动筹委会组织了6个土改参观团;同年,由北京13名教授组成了西北土改参观团;1952年,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32人组成土改参观团。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政协等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许多民主人士积极报名下乡参观土改。1951年一二月间,黄炎培一行16人参观了苏南土改。同年上半年,中央人民政府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庄希泉率领该委员会委员林仲易、洪丝丝、杨清源、何仲珉、吴传颐以及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教员全慰天等人赴苏南参观土改。同年6月,报名参加沪郊土改参观团的有1890多人,其中民主党派469人、新闻出版科技界542人、教育界200人、工商界408人、基督教界150人、华东军政委员会参事室32人、上海市政府60人、上海市文联10余人、少数民族10余人。后来实际参观者有1528人。可见,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是非常踊跃的,人数也是比较多的。

  2.组织民主人士学习土改政策、法律法规

  为了使民主人士更好地了解土改,民主人士在下乡参观前进行了土改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国民党起义将领左协中在前往陕西省宝鸡分区参观土改前,“看了土地改革文件……并且参加了各种有关土地改革的会议,参加了对于各种问题的研究和学习”,逐渐地改变了认识,开始认为可以实行土地改革。沪郊土改参观团出发前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大城市郊区土改的方针政策,听取了上海市郊土改委员会委员、市郊农民协会主任张耀祥关于郊区土改进程和各阶段工作要求的报告,听取了参加过浙江省农村土改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冯契谈的工作体会。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土改参观团出发前“在南昌听取了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杨尚奎同志的报告”。出发前的学习使民主人士对土改情形有了基本了解。

  民主人士在到达土改地区后、正式开展参观土改活动前,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参加总结大会等形式进行了相关学习。如由北京31名教授组成的华东土改参观团“到达上海后,即由土地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向他们报告了华东土地改革工作情况”。由北京13名教授组成的西北土改参观团到达陕西省长安县后,首先参加了该县有1000多名干部参加的为期7天的第一期土改总结大会。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土改参观团“抵达余江县邓家埠,又听取了中共余江县委书记陈怀民同志关于余江县土改情况的报告,学习了一天文件”。由于身处土改地区,这种学习形式能使民主人士比较直观、详细地了解土改地区的具体情况。

  此外,还有一种形式是民主人士在前往土改地区途中的学习。如天津市土改参观团去中南区参观,“经汉口、长沙小作勾留”,对中南区特别是湖南省土改概况做了初步了解,全体成员前往湖南省益阳专区参观。

  经过学习,民主人士对土改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各地的土改概况有了基本了解,从而为下乡参观土改奠定了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基础。

  (二)主要形式

  为了使民主人士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土改工作情况,各地组织安排了多种参观形式。

  听取土改情况介绍 听取情况介绍能使民主人士大致了解土改政策执行和工作进展情况,因而是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重要形式。如由北京13名教授组成的西北土改参观团在陕西省长安县期间“听到六次大报告,都是与长安县第一期土地改革有关的。作报告的人,都是县级干部”。由北京31名教授组成的华东土改参观团在参观江苏省吴江县3个区6个乡土改期间,“由专区、县和区、乡各级干部给他们报告土地改革情况”。天津市土改参观团在湖南省益阳专区参观期间“听取了领导机关同志的各项报告”。这种形式加深了民主人士对土改的了解。

  实地观摩土改开展情况 实地观摩有利于民主人士直接掌握土改具体情况,是民主人士参观土改采取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如1952年2月13日,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土改参观团到达鹰潭市余江县“三区十都乡,参观反霸斗争八天。二十二日全团分二大组分别转到三区罗村乡参观分配果实及四区平定乡参观划阶级。三月四日在罗村乡的一组又转到官塘乡参观划阶级。十日全团抵达余江县城参观了县人民法庭公审两个县性大恶霸林居杏、周达生群众大会……十五日返南昌”。1951年3月,中共南京市委组织的由56名民主人士组成的土改参观团,“参观了郊区土地改革中发动群众(诉苦、评阶级)、处理果实(分配土地)与土地改革结束(订生产计划)等三种类型的土地改革地区”。1951年二三月间,天津市土改参观团在湖南省益阳专区参观了农民反恶霸大会、农民划阶级成分大会和翻身农民展开生产运动情况。由于直接深入土改地区,这种参观形式使民主人士深受触动和教育。

  参观土改展览会 土改展览会不仅陈列了大量实物,而且还有文字说明,能给参观的民主人士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如1951年,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和教员全慰天参观了江苏省苏南地区无锡、吴江、常熟等地举办的土改展览会。1952年10月,一些民主人士参观了湖北省汉口市举办的“中南区土地改革展览会”。该展览会由“封建罪恶馆”“农民解放事迹馆”“土地改革运动馆”“新农村馆”以及附设的“婚姻馆”五大展馆组成,直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贫苦农民翻身解放的艰苦斗争历程。1952年,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土改参观团在鹰潭市余江县“参观斗争果实展览会二次”。图文并茂的土改展览会,加深了民主人士对土改的理解。

  参加土改座谈会 土改座谈会能使民主人士接触到土改工作者、受益者等不同群体,了解土改情况,从而有助于民主人士加深对土改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如由中共西北局统战部组织的由30多名民主人士组成的3个土改视察组,在农村参加了“党外人士(主要包括乡村士绅、伪官吏、伪军官、旧知识分子等)座谈会,搜集研究了地主材料”。天津市土改参观团在湖南省益阳专区“举行了几次农民座谈”。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土改参观团参加了“农会干部代表及积极分子座谈会七次”。土改座谈会使民主人士进一步认识到了土改的重要性。

  访问土改地区农民 访问农民能直接了解旧社会地主的土地占有和剥削情况以及农民生活的真实状况。因此,民主人士访问了土改地区不少农民家庭。如天津市土改参观团在湖南省益阳专区参观期间,“先后访问了贫雇农家庭”。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土改参观团在鹰潭市余江县参观期间“访问了贫农、中农一五九户……并收集了一些情况”。由潘大逵等组成的重庆市土改参观团第一组也进行了农家访问。由于是直接向农民了解有关土改情况,因此,民主人士对土改的必要性、正义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形式多样的参观活动使民主人士深入地考察了各地土改开展的情况,从而认识到“土地改革并不单纯是一种经济措施,同时它也是一种政治的文化的革命”。“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势力是漫布于任何一个角落里的,只要把它消灭了,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主要内容

  一些民主人士怀疑甚至抵触土改,表明他们对土改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不真正了解。为此,各地安排民主人士参观了土改,主要了解了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一)了解旧社会地主占有土地及剥削情况

  在一些民主人士中存在着“地主也有好的”“地主也有是劳动发家的”“地主阶级并不一定在政治上有罪恶”等看法。这表明一些民主人士还没有看清地主阶级的反动本质,因此,各地都安排民主人士在参观中了解旧社会地主占有土地及剥削农民的情况。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和教员全慰天在参观中发现,苏南地区地主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但所占土地却占了耕地总面积的40%。而且,苏南地区地主非常残暴,如吴江县震泽区因交不出租被地主抓去坐过牢的有1857人;被打的有423人;被迫害致死的有105人,其中打死35人、坐牢致死25人、直接杀死45人;被迫出卖的子女有41人,其中女孩36人、男孩5人;被占去的土地共有3223亩、房屋2295间、耕牛15头、羊10500只。潘大逵等了解到重庆市第二区土地高度集中,如该区五里店全乡共有2570石田,地主即占有2330石田;地租很重,如该区“石马乡二十四保地主田耀庭租一斗五地与农民周之富,以后迭年增加到一石八斗,为原产量十二倍”。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土改参观团发现,余江县三区土地集中,地主剥削残酷且花样繁多,许多农民因此变为赤贫,甚至被迫背井离乡。如该区平定乡老屋底村恶霸地主吴德胜“有田一百八十多亩,放高利贷四千石,他的租是铁板租,就是不论你年成好坏,一粒谷也少不得的,农民们说:‘如果迟解放两年,我们全平定乡的田都要变成是吴德胜的田了’”。通过参观,民主人士深刻认识了地主阶级的本质。

  (二)了解土改前农民的生活状况

  一些民主人士对土改前农民真实的贫困生活状况缺少了解、存在一定的误解,还存在着“农民靠地主生活”“农民贫困是由于懒惰浪费”等看法。因此,各地安排民主人士考察了土改前农民的生活情形。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和教员全慰天发现,苏南地区农民负债者较多且债务较重。如松江县新农乡,10家农民就有8家是欠债的。其中王家村共有86户农民,负债的竟有75户,即10家中有9家负债;叶榭区杨典村全村一年收获的粮食只有约1560担,而所欠债却有1300担,占全年收获的80%。潘大逵等发现,重庆市第二区“中农的家里普遍是没有耕牛,农具齐全,床被整齐,用具较少。而贫农则是房屋破烂,衣不蔽体,农具不齐全,木板做床等情形”。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土改参观团发现,余江县三区农民生活异常困苦。如该区十都乡石峰村贫农吴灯汉说:“我给地主打了三十八年长工,吃尽了苦,老婆带着伢俚在上饶讨饭,解放后人民政府才把我老婆伢俚送回来,如果不是毛主席搭救我穷人,我们一辈子也莫想一家人团聚。”

  经过深入实地了解情况,民主人士看见了“经过长期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农民的贫是不待言的”,他们“生活的贫苦是城市中人想像不到的”。了解土改前农民的实际生存状态,对于帮助民主人士理解土改的必要性是十分有益的。

  (三)看土改后农村的新变化

  不少民主人士长期生活在城市,因而对农村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尤其是对土改前后农村天翻地覆的变化缺乏对比。这就需要使他们深刻认识土改对农村、农民的重要意义,所以,各地安排民主人士实地考察了土改后农村发展变化的情况。如潘大逵等发现,重庆市第二区土改后农民生产上获得了一定保障,生活上得到了初步改善。该区观音乡“农民徐瑾庭妻子说:‘过去我们从未烧过烟囱锅灶,那里还会看到玻璃窗子。’说话时,把她以前的破衣服拿出来,一时感激和兴奋得说不出话来”。北京大学教授胡世华发现,江苏省苏南地区土改后农民生产热情异常高涨,“刚分到田地的农民晚上兴奋得连睡觉都睡不好,半夜要起来好几次,出门去看看他新分得的插着小红旗的田。从心坎里高兴出来!我们到的一个南库乡,农民把所有没收地主的粮食,全部拿来买了耕牛和农具”。天津市土改参观团注意到,湖南省益阳专区土改后翻身农民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在小山如屏、水田似镜的益阳农村,我们看见了获得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农民,在自由的土地上,欢欣鼓舞地自由工作着。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的前景,充满着希望和信心。”“我们在益阳市郊,看见成千的农民紧张愉快地修堤;在白鹿铺乡,看见翻田、耙地、担粪等等搞生产的动人场面。我们深切体会了这些生产战场上勇士们的兴奋心情。”

  经过实地考察,民主人士看到“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普遍呈现着活泼新生的气象,不论男女老幼农民都洋溢着喜悦和微笑。开会、扭秧歌、唱歌、学习等活动,一洗旧农村的颓废腐化的风气,为农村带来一股新生力量”。

  (四)看土改工作干部执行政策的情况

  下乡参观土改前,一些民主人士对土改存在“干部执行政策有偏差,对待地主太严”的看法。这表明他们未能全面了解土改工作干部的真实工作状况,因此各地安排了民主人士了解土改工作干部执行土改政策的情况。由北京31名教授组成的华东土改参观团赴江苏省吴江县参观小组了解到,吴江县屠塘乡有一次准备召开群众大会斗争两名平时无恶不作且背负有血案的恶霸。但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有两名农民商量要在会上打死他们。当地土改工作干部知道该消息后,立即对两名农民进行党的政策教育。经过干部耐心解释,第二天斗争会上没有出事。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土改参观团在鹰潭市余江县了解到,该县土改工作干部反复教育群众要合理合法地斗争地主恶霸,群众接受了干部的意见。经过接触和观察,民主人士发现土改工作“干部都很好,虽不可免的有些小毛病,都能得到及时纠正”。

  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成效及重要意义

  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有利于消除误解、增进共识,从而促进土改工作顺利开展。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成效在中共中央领导下,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一,民主人士看清了地主的真面目,认识了土改的正义性与必要性。民主人士在参观土改过程中,听到农民的血泪控诉,看到地主种种残暴罪行与顽抗行径,对土改的正义性与必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因而“一致拥护土改政策,并积极建议‘对于斗争地主及反革命分子感到不痛快的朋友,到乡下去看一看’”。

  第二,增进了民主人士对农民的感情。民主人士下乡以后,由于亲眼看到了农民因受地主压迫而导致贫困,从而使他们改变了对农民的看法,“把农民的问题看成自己的问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随同农民与地主进行斗争”,扩大和巩固了土改中的反封建统一战线。

  第三,改变了民主人士对土改工作干部的负面看法。民主人士在参观土改过程中目睹了土改工作干部“都上下一贯地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缜密周详的计划,来贯彻正大明确的政策”,从而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民主人士经过下乡参观土改,提高了思想觉悟,促进了土改运动的顺利发展。1951年,中共中央华东局在《关于北京教授参观土地改革经过及主要反映向中央的报告》中总结道:“土地改革中主动地有计划地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地改革,对于提高改造他们和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均有很大好处,也是带他们过土地改革关的重要办法之一。”

  (二)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重要意义

  第一,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扩大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封建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顺利开展。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中敌对势力异常强大,因此,要想顺利完成土改必须建立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但土改开始后一些民主人士出现“农民知识低”“斗争有偏差”以及同情怜悯地主等认识误区,这表明不仅部分民主人士对土改政策还了解不够、认识不清、理解不透,而且与民主人士之间的反封建统一战线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为了教育引导民主人士,消除他们对土改的疑虑,从而真正与之建立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发出了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指示。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各地党委、政府与政协先后组织了大批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过程就是统一战线工作在土改运动中的具体落实过程。民主人士经过亲身实践,受到了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认识到土改运动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因而纷纷拥护、支持土改运动,有力促进了土改运动的顺利发展。时任政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的廖鲁言曾在《人民日报》撰文高度评价了这一做法:“组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地改革,也是巩固反封建统一战线的有效措施。这不仅帮助了这些人们在这一伟大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得到锻炼、改造和进步,而且帮助了正确的土地改革政策的贯彻实施。”

  第二,民主人士通过下乡参观、调查研究深化了对土改运动和土改后农村、农民的认识,提高了思想觉悟。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过程也是民主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土改政策及其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深化实践认知的过程。民主人士在参观土改过程中不仅“大体上看见了进行土地改革的几个基本步骤”,而且调查研究了土改“政策法令在农村及城镇中正确的执行情况及解放前后农村的剧烈变化”,了解了“他们所关心的土地改革中小城镇的地主房屋的处理,地主的柴山、竹麻地、水碾、水磨的处理,及小城市的管理、农村生产”等情况。由于“在参观中亲眼看见的一切事实,根本驳倒了对于土地改革怀疑的各种见解,粉碎了为封建剥削制度和地主阶级辩护的各种议论”,民主人士“基本上同意我们的主张”。可以说,正是有了调查研究,民主人士才“彻底地认识了地主阶级的罪恶”和“阶级的斗争的本质”,从而“解除了他们的一些怀疑和顾虑……体会到我们各项政策的正确”,并“向我们党大大靠近一步,对我们党在国家革命中的领导作用认识又提高了一步”。可见,下乡参观、调查研究对于提高民主人士思想觉悟从而扩大和巩固土改中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土改运动中一些民主人士表现出的幻想“和平土改”或“怀疑、不满以至抵触”等态度,中共中央发出了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的指示。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各地组织了大批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改,了解了旧社会农村土地占有情况和地主剥削情况、土改前农民生活贫困状况,看到了土改后农村的新变化、土改工作中干部执行政策的真实情况。经过下乡实地参观考察,民主人士受到了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认识到了土改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增进了对农民的感情,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土改政策的政治认同,从而扩大和巩固了反封建统一战线,有力地促进了土改运动发展。今天,我们要把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掌握好、运用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张致森,法学博士,教授,中共贵州省委党校,550028。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5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1. “土地改革”政策赢得农民对党认同的机制与启示
    2. “失序”下的“秩序”:新中国成立初期土改中的司法实践
    3. 王瑞芳:从购买力的变化看土改运动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4. 新世纪以来关于中共土地改革研究的新进展
    5. 1949年以来中国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之逻辑演变
    6. 土地改革是生产关系领域的伟大革命
    7. 吴建征 武力:国家整合与体制重塑
    8.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抗美援朝爱国运动
    9. 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保障国家的建设
    10. 建国初期原中央苏区的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