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抗美援朝专题 >> 抗美援朝运动 >>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济
工人阶级走在抗美援朝的前列
发布时间: 2010-07-23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1951-02-07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工人阶级走在抗美援朝的前列

  日期:1951.02.07

  版次:1

  正文:

  【新华社六日讯】中国工人阶级继承“二七”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光荣传统,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发挥着伟大的作用。工人们为了迅速加强祖国的经济力量已作了辉煌的贡献。当美帝国主义把侵略朝鲜的战火延烧到我国大门,美机不断地轰炸扫射我东北领土,美国侵占我国台湾的时候,全国工人愤激万分,纷纷表示“将工厂作为战场”,多生产一件成品,多增加一份打击美帝国主义的力量。著名全国劳动模范赵国有所在的车工部在去年十月二十五日向东北工人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的挑战书。一个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就首先在国防前线的东北地区迅速开展起来。到十一月六日,全国总工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工人阶级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之后,这一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运动就随着时事学习运动,如火如荼地普及全国。到一月初,据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四个地区的不完全统计,已有一千二百多个工矿企业单位,一百二十多万工人投入这一运动。其中铁路、电业工人则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到今年一月,华东和中南区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已由大城市扩展到中小城市,由公营企业扩展到私营企业,由大工业扩展到小手工业。在爱国主义生产竞赛中,工人职员们充分发挥劳动创造的热情,改良生产工具,改进操作方法,改善劳动组织,因而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例如东北被服一厂工务科科长姜万寿合理地改进劳动组织,使去年十二月份该厂产量提高百分之六十二,使增加的生产任务按期完成。又如济南铁路工厂铸工张怀玉和张乃玉改良生产工具,使产量比开展竞赛前提高了十倍。东北国营工业在去年第三季结束时,全年任务还差三分之一没有完成,但经过第四季中开展了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生产总值竟超过百分之一点八完成原计划。全国公私营棉纺织厂工人,在竞赛中超额完成增产二十支纱的任务,其中国营棉纺厂竟超额百分之一百一十六。

  一月中旬,随着马恒昌小组向全国工人的挑战,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到二月六日为止,各地应战的单位已达六百零四个。这一生产小组竞赛运动的开展,使生产竞赛更加深入。

  中国工人不仅在建设强大经济力量上表现了伟大力量,而且在建设强大国防力量上表现了英雄的气概。大批优秀的青年工人已响应祖国的召唤,报名参加了军事干部学校。报名的青年工人,在北京市,三天中就有一千多名,在上海市,四天中就有八千多名。沈阳、天津、武汉、青岛等各大城市青年工人报名都非常踊跃。他们表示决心掌握现代化作战技术,使我国除陆军以外,还要在空军、海军及其他特种兵方面成为世界上的头等强国。留在生产岗位上的工人们也表示决心代替这些参军的工人的工作,把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搞得更好。

  为了帮助朝鲜人民和慰劳中朝人民部队,除中华全国总工会拨出五亿元交朝鲜职业总同盟外,各地工人尽管自己仍过着刻苦的生活,但仍捐献了巨额的慰问金。例如:铁路工人捐献的,据不完全统计,到去年十二月十六日止,有一千六百多万元;纺织工人捐献的,到去年十一月三日止,有一百二十八万元。各地医务工作者则曾组成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和医疗队到朝鲜战地工作。据统计,北京、天津、沈阳、南京、中南等地共组成六个队,九百多人。

    1. 支振锋:以辛勤劳动创造更加美好未来
    2. 论21世纪的工人阶级
    3. 工人阶级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力军
    4.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不能忘记
    5. 改革开放以来工会指导思想和工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变化
    6. 巴迪乌:饱和的工人阶级一般认同
    7. 沈殿忠: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 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
    9. 稳中求进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10. 社会主义才是未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