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经济特区纪事
发布时间: 2011-01-24    作者:国史网编辑    来源:国史网 2011-01-24
  字体:(     ) 关闭窗口
“时间就是金钱
深圳蛇口工业区的著名标语牌

  “杀出一条血路来!”中央的决心已下。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确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

  1980年8月26日,在一片噼噼叭叭的爆竹声中,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中的第一号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

  1984年1月24日,距农历春节还有七天。紫荆在特区的路旁已绽开紫红色的花朵,象征吉祥喜庆的盆盆金橘摆上了特区人居室的阳台。在深圳特区诞生后的第五个春天的这个中午,父亲迈着轻快稳健的步伐,踏上了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这片热土。他说:“经济特区是我的提议,中央的决定。五年了,到底怎么样,我要来看看。”

  当天下午,父亲听取深圳市委的工作汇报;25日,他先后来到深圳河畔的渔民村、上步工业区深圳中航技术进出口公司等参观视察。26日,他又来到蛇口工业区视察。

邓小平视察深圳发展后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的词

  几天的实地考察,父亲对特区这一新生事物的旺盛生命力有了更直接的感触。离开深圳到达广州,他欣然命笔,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2月中旬,父亲结束对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特区的视察,返回北京。

  2月25日,经过深思熟虑,父亲与几位中央领导进行了谈话。他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景象。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其中蛇口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500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作主。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那里的施工队伍还是内地去的,效率高的原因是搞了承包制,赏罚分明。”

  他还说:“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说着,父亲的神色严肃起来,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将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们的对外影响。

   本文摘编自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

    1.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2.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3.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4.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5.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6. 张金才: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和陈云
    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9. 张金才: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
    10. 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对党的形象的树立和维护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