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江苏:靠人才续写辉煌
发布时间: 2010-05-25    作者:郑晋鸣 陆金玉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5-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早有人说过,“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一向被视为文化富矿、人才摇篮的江苏,对这句话有着更深的感悟。

  靠着一以贯之的人才观和扎扎实实的举措,各色人才尽情将自己的智慧与热血倾洒于江苏这片热土,而近些年来,高层次人才创造的种种奇迹更是惹人关注。

  一脉相承的人才观

  江苏一向以丰厚的文化和人才资源闻名,但资源本身并不会自动转化为有形的生产力。如何在文化这块大富矿里淘到发展的真金?透过近十年江苏三届省委班子的人才观,我们可以触摸到江苏独特而清晰的人才发展战略图。

  早在2000年,当时的省委班子就响亮地提出:“江苏最大的优势是人才,最大的希望也在人才。”这一论断是基于对江苏人才状况的清醒认识——高校数目、科研院所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江苏都名列全国榜首,其高层次人才数目也位居全国三甲。对于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禀赋不足的江苏来说,这些人才优势就是最具潜力的发展资源。

  这种忧患与超前意识在后一届省委领导班子中体现得更明显。当时的省委主要领导敏锐地发现了江苏科技创新创业中的怪现象——产学研“两张皮”:江苏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出国深造,就是留在学校做学问、搞研究;而一些科技企业因为江苏的科教资源乘兴而来,但是守着一个科技“金矿”却研发疲软。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省委主要领导亲自充当“形象代言人”为江苏留人,鼓励留学生“回家”发展,“可以回去看一看,试一试,好就留下来,不好再出来,回去发展的机会多一点。”提及当年招才揽才的情形,时任江苏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的赵学为告诉记者:“为了表示诚意,当时省委主要领导把家里的电话都留给了很多留学生,也因此感动了很多人,不少人因此被感动而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同样高度重视,江苏的“揽才风”也因此越刮越猛。在很多场合,梁保华都喜欢举一个实例:无锡从澳大利亚引进具有光伏专利技术的施正荣博士,缔造了无锡光伏产业神话,实现年销售规模200多亿元,把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差距缩短了15年。令人惊喜的是一个个新的“施正荣神话”又在不断被复制:刘海涛和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张雷和远景能源……“建设经济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根本要靠人才支撑;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特色基地,关键要建设人才高地。”梁保华的话铿锵有力。

  这里何以成为高层次人才的理想栖息地

  从多年前的“择木而栖”到如今的“金凤来栖”,江苏何以成为众多高层次人才的首选地?听听海外人才的故事或许有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江苏弘和药物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赖文是留美博士,早在2000年他就萌发了创业的念头,苦于没有合适的平台,因而一直未敢轻举妄动。2004年回国后,经过长达4年的考察,他最终把创业地放在了江苏。之所以选择江苏,赖文说首先是考虑成本,江苏的租金只有上海的1/3,更主要的还有江苏的贴心服务,让这位在美国漂泊17年的游子有了“家”的感觉,“我的企业不仅享受政府提供的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还享受300万元的资金担保,公司租用的5000平方米厂房第一年免收租金,后两年只收一半,相当于3年只收1年的租金,这对初创企业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啊!”

  赖文的故事只是江苏众多人才故事中的一个,江苏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国生说,“在各地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的环境下,江苏能够一枝独秀,关键是因为用心度。”王国生概括了江苏人才工作的三个鲜明特色:投入手笔大、搭建平台高、注重团队与制度建设。

  从2007年开始,江苏每年拿出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从今年开始,这项资金增加到了4亿元,每年面向海内外引进4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并一次性给予每人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创新创业团队还可从科技主管部门获得3-5年的持续支持。与人才引进规模相配套的平台建设也毫不逊色:目前江苏拥有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科技孵化器186家、面积941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国的1/5和1/4,均居全国第一。

  不仅如此,江苏还在制度建设上下足功夫,真正营造“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社会环境。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介绍说,仅近些年江苏制定的引才政策性文件就达20多个,而在修改中的江苏省首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人力资本贡献率等多项重要指标都赫然在目。“人才发展还被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也有较大提高,这将促使各市政府更加重视人才工作。”

  人才的集聚为江苏带来了什么

  当一个个“施正荣”汇聚江苏,他们将为江苏带来什么?对此,江苏省省长罗志军认为,“人才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要素,是促进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一个领军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催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的链式效应已经充分显现。”在罗省长看来,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而且是可持续的。

  无锡就是这样一个因为引进了一个“人”而改变了发展轨迹的城市。当初,谁都没有想到无锡高新区邀请施正荣这一事件所引发的意义。“通过施正荣,无锡真正意识到人才集聚的强大力量。”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如是感慨。目前无锡在国内领先的三大产业,都有领军人物为高标杆:新能源有施正荣及其团队,物联网有刘海涛及其团队,集成电路设计有7位在全国排名前10的科学家,这就难怪无锡光伏新能源产业产值可以占全国的50%,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世界第一,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产值连续3年保持80%以上的增长速度。

  像无锡一样,如今的江苏因为人才的集聚处处新颜焕发:在江阴,张雷和他的伙伴们创办的远景能源,自主研发出全球首例87米大叶轮1.5兆瓦风电机组,2009年产值超过10亿元,今年计划翻一番,一个“风能王国”悄然成形;在昆山,小核酸产业基地集聚了国内近半数小核酸研发生产企业,3个项目入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泰州中国医药城,60多名领军人才和精英团队带来了最前沿的国际生物技术和成果,有200多项国际一流的医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生根……

  “江苏已经初尝引进高层次人才带来的甜头,而这还只是开始”,梁保华书记用手指划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名册上一个个名字,踌躇满志,“这些人带来的潜力有些要等到几十年之后才能爆发,他们代表着江苏更美好的未来!”2009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由原先的第四跃居第一,成为全国区域创新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下一个十年,江苏又会有怎样的奇迹,着实令人期待。

    1. 让教育成为新江苏建设的强大支撑
    2. 越是发展,越要生态前置绿色先行
    3. 江苏新型智库建设的未来路径
    4. “建设新江苏” 呼唤群团新作为
    5.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非洲机遇
    6. 关于“十三五”期间江苏农业发展转型的三点建议
    7. 江苏合作社跨区联合优势共享
    8. 创新驱动:装上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版引擎
    9. 深化改革,江苏开启电影强省建设新征程
    10. 以科研转型支撑和引领江苏农业现代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