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唐山的“三个转变”
发布时间: 2010-08-02    作者:耿建扩 李焱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7-29
  字体:(     ) 关闭窗口

蓝色港湾拉动绿色经济

  唐山有着229.7公里的海岸线。上世纪九十年代,唐山与北京合作建设京唐港,向海洋迈出试探性步伐。如今唐山在开发建设曹妃甸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梦想:产业布局向沿海推进,谋划唐山湾建设,以蓝色港湾来拉动绿色经济的增长。

  转身向海,给了唐山一个更宽广的“舞台”。唐山湾“四点一带”地区,“四点”是指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是贯通“四点”而形成的沿海经济隆起带,产业规划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赵勇解释说:“之所以要提出‘唐山湾’的概念,有‘两重用意’,一是用唐山湾来与日本东京湾对比,激励出唐山人赶超世界的复兴梦;二是帮助认识唐山湾的整体概念,把唐山沿海作为统一体来规划开发,依托港口建设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生态环保新城,从而实现在沿海区域再造新唐山的飞跃。”

  “我们曾把100多亿元的投资拒之门外,因为我们追求的是没有污染的GDP。不是节能减排项目,不是循环经济项目,不是土地集约利用项目,投资再大、利润再高,我们也不选择!”曹妃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自敏说。

  唐山市副市长唐文弘说:“唐山湾地区,没有老城市的历史负担,也没有传统产业的制约,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产业的优势愈加显现。”

城市生活更宜居

  2008年1月,唐山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召开,提出了“打造南湖生态城”的战略构想。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正式拉开序幕。

  一年间,800万立方米粉煤灰、350万立方米煤矸石被清走,800万立方米垃圾被清运,15.7公里长的环湖路工程顺利完工,50米高的垃圾山被装扮成一座绿意婆娑的“凤凰台”。2009年“五一”,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开园,一下子迎来30万游人,创下了唐山旅游之最。

  盛夏时节,走进这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巨大公园,但见草木葱茏,碧波荡漾,鸥鹭翔集,森林风貌与水乡风光浑然一体。讲解员介绍说,整个公园面积达28平方公里,是国内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以文化元素彰显南湖魅力,更是南湖开发建设的神来之笔。在南湖地震遗址公园的一角,保存完好的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遗址记录着当年瞬间的惨烈;十几面地震纪念墙上,24万遇难同胞的名字整齐排列;地震墙的后面,总面积10000平方米的纪念馆正在紧张施工;南湖生态城境内原有唐胥铁路、唐山交通大学等遗址正在陆续修复和再现……在南湖,传统工业文明的遗迹和当今生态文明现实,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实至名归。南湖生态治理案例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并先后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

    1. 经济绿色转型任重道远
    2. 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如何发展绿色经济
    3. “一带一路与绿色经济”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
    4. 绿色工业支撑可持续发展
    5. 浙江富阳矿山整治催生绿色经济
    6. 探讨绿色经济的世界趋势和中国角色
    7. 勿以“绿色经济”之名行“绿色壁垒”之实
    8. 中国经济如何“深绿色”发展
    9. 绿色如何引导经济转型
    10. 从“绿色经济”热词看世界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