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际安全
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中国警察维和十年记
发布时间: 2010-02-08    作者:李斌 邹伟 隋笑飞    来源:新华社 2010-02-08
  字体:(     ) 关闭窗口

  维和十年,昭示一个未来,为世界和平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走进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的荣誉室,迎面矗立的是一幅巨大的中国维和示意图,代表中国派驻维和警察的小灯,在世界多个区域闪亮。

  “十年来,中国维和警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说,“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显示我们的作用,面对战争和动乱,我们秉承人道主义义务,履行大国义务,诠释我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努力。”

  摆在记者面前的一份中国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大事年表,是这段话的最好印证。

  ——2000年8月,在廉长刚和他的同事们赴东帝汶的7个月后,公安部成立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接受严格乃至严酷的选拔和培训之后,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国维和警察从这里走向全世界各个维和战场。

  ——2001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波黑任务区派遣首批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欧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3年1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利比里亚任务区派遣首批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非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4年5月,公安部向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派遣一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美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4年10月,中国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奉命启程,这是中国首次派遣成建制的维和警察防暴队参加维和行动。

  ——2010年1月,8位中国维和警察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公安部第一时间宣布,中国派驻海地的其他防暴队队员和维和警察继续坚守岗位,执行维和任务。

  ……

  截至2010年1月底,我国共向东帝汶、阿富汗、波黑、科索沃、利比里亚、苏丹、海地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73人次。

  十年来,中国在参与国际事务、解决地区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现。

  十年来,中国维和警察不辱使命,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和血与火的洗礼,创造了辉煌业绩,赢得了联合国、驻在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国际警界同仁的广泛赞誉。

  赞誉的背后,是巨大的付出——有多少维和警察在执行任务期间痛失亲人,有多少维和警察新婚燕尔即奔赴战场,又有多少维和警察在孩子出生时却不能守候在妻儿身边……

  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中国维和警察们也是普通人,踏上维和任务区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已经宣誓为人类的共同福祉拼搏奋斗,无怨无悔。在远离祖国、充满危险的异国他乡,他们用无比的力量和勇气,书写着维护和平的壮丽诗篇。

  是什么,使他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和勇气?

  ——“作为一名曾经执行过维和任务的维和老兵,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更有义务,不能总想着自己的小家,不顾大家……我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使得我再一次踏上了维和的征程。”这是南通市公安局民警李瑞爱出发赴苏丹前在日记中留下的话语。

  ——“在未来的征途中,当祖国需要你,当人民需要你的时候,在艰难险阻面前,我依然会再一次放手让你前行,再一次心甘情愿做你最坚实的后盾!因为,我选择了你,我无怨无悔;选择和平,我们无怨无悔!”这是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梁灿的妻子张玉梅,在给丈夫的信中吐露的心声。

  ——每位归国的维和队员在总结心得体会时,都会提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带给他们的力量。“任务区政局动荡、民生窘困,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验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政策的正确和英明,更加坚定了我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信念和全心全意为党工作、为国增光、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曾参与维和的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民警刘洁说。

  十年来,一套输送、选拔、培训、派遣维和警察的机制不断成熟,中国维和警察事业基本形成了以维和培训为基础,以严格选拔管理为重点,以培养人才、体现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为目标的工作格局。

  在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记者见到了维和业务教研室主任赵培江。从2000年起,他就在这里授业施教,是中国资历最老的维和警察培训教官之一。遍布世界各个任务区的中国维和警察,几乎都是他的学生。

  “很快,我们可能就会迎来新的学生,未来的维和事业,需要更多的人才去承担重任,为世界的和平不断贡献中国力量。”赵培江话语铿锵。

  这是一位维和教官的展望,更是无数中华儿女的和平承诺……

    1.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 王巧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贡献
    3. 黄力之:中国梦 世界和平发展新机遇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和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