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武装力量建设史
多维战场上,我军如何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
发布时间: 2010-08-16    作者:林东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8-16
  字体:(     ) 关闭窗口

  多维战场上,我军如何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国特色军事变革20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军队信息化建设,必须从系统建设,进入体系创新。

破除自干扰迷雾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实践表明,现代战争越来越注重整体战力的发挥,那种兵种对兵种、军种对军种的系统对抗,已经让位给多军种联合的整体对抗。

  一方面,分军种对抗拼凑起来的联合作战,仍是各军种分割作战空间:陆军控制地面,海军控制海上,空军控制空天,虽有空间上的协同,但实质上没有形成统一战场。到头来,各军种的视野还是只盯在自己份内的局部作战空间上,各打各的仗,极大地制约了联合作战的效益。

  另一方面,分军种对抗拼凑起来的联合作战,是在同一时间,把力量运用到不同空间的若干点上,理想情况下,整体效能可以做到各军种作战效能的正向叠加,但“1+1>2”的效果有限;通常情况是达不到理想状态的,甚至造成“1+1<2”的效果,尤其是当多军种作战行动空间出现交叉的情况,相互不识别、不融合,导致行动相互干扰、相互掣肘,造成作战效能相互抵消,乃至出现随着联合强度增大而整体效能呈现负增长的状况。

  因此,只有确立三军整体作战的观念,才能破除多维战场上的自干扰迷雾,使各军种力量在同一瞬间聚集到同一点位上,才能产生聚合效应。美军的联合作战是从20世纪80年代搞分军种对抗拼接开始的,经历20多年的提高转变,才发展出今天的“内聚式联合作战”。这为我军跨越式提高,提供了借鉴。

走三军统一体系之路

  我军目前应该形成什么样的作战体系,来实现整体作战?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先把军种建成体系,然后再合并成统一体系;另一条是从一开始就着力于建成一个三军统一的体系,以体系建设布局统领军种系统建设。笔者认为,前一条路是走弯路,且越来越走不通。这是因为信息资源可共享却不可分割,如果各军种关起门来搞自身建设,频谱、路由等关键信息资源极为有限,不够用;同时,信息化建设投资巨大,各军种靠自身力量也力不从心。因此,从信息化建设本质特征和整体作战的需要出发,所有军种的独立地位都将下降,各军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客观规律,要求走三军统一体系建设的道路。

使每支部队标准化、通用化、可裁剪

  在机械化作战体系下,军队建设方式是以武器平台为中心,通过功能集成产生出诸军兵种系统。作战系统与战场空间的自然结合,形成多个封闭的任务体系,如登岛作战体系、封锁作战体系、防空作战体系;而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建设方式,要在信息主导下,通过系统集成产生出全局统一的作战体系,把登岛作战、封锁作战、防空作战等分立的任务和功能配置在统一体系内。而提高体系作战能力,就应把信息优势放在首位,围绕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发利用来带动火力、机动力、防护力、保障力。 

    1. “军队信息化建设与装备技术创新”
    2. 创建中国特色的军队信息化制度体系
    3. 信息化战争形态拓展战争价值
    4. 力推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
    5. 瞄准体系 建设强军
    6. 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应找准结合点
    7. 重视“关键一公里”
    8.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军队建设
    9. 借云计算求胜
    10. 让梦想从训练场扬帆启航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