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5年前仙逝的薛暮桥先生是配得上“经济学大师”这一称号的,但这位可敬的老先生却连中学的文凭都没有。薛暮桥先生16岁时,因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生活贫困,不得不中止学业去杭州投考沪杭甬铁路练习生。“四一二政变”后,已是共产党员的薛暮桥不幸被捕入狱。在3年半的牢狱生活中,薛暮桥刻苦自学了政治经济学、哲学,研读了自然科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还掌握了英语和世界语,奠定了一生学问的基础。
上世纪70年代末,当一位美国教授问起已被学界公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开拓者的薛暮桥“毕业于哪国的何所大学”时,薛暮桥坦诚而又诙谐地答曰:“我毕业于旧中国的牢监大学!”
与时下常见的那些脱离中国国情和现实经济生活、以寻章摘句为能事的“书斋经济学家”、以贩卖国外时髦经济学理论为主业的“买办经济学家”不同,一辈子治学严谨的薛暮桥先生从不盲从、更不迷信任何一种理论。立足实践、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他在学术研究中的一贯追求。薛暮桥先生在写任何一篇文章之前都要亲自到现场作深入的调查。86岁时,他还风尘仆仆地回到故乡无锡考察乡镇企业。据薛先生的女儿讲,她的父亲对中国经济问题的了解,完全来自于实际工作和不断地调查,家里有很多经济学的书,但父亲很少读这些书,他阅读的东西一般都是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调查研究报告等从实际中来的文字。
薛暮桥先生自己也在文章中写道:“经济学家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既不可能产生于书斋里的冥思苦想,也不可能产生于忙忙碌碌而毫无思考的实际工作,而只能产生于扎实理论同艰苦实践之间的结合。”正因如此,2005年3月,授予薛暮桥首届中国经济学奖的颁奖辞写道:“薛暮桥从事经济研究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坚持正确的观点,并勇于在实践中修正错误的、过时的观点。”
薛暮桥先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不迷信盲从理论的学术风格,对于当下的中国学术界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值得经济学人好好学习,而且值得其他领域学术者认真借鉴。因为这是实现学术进步、发现真理的唯一正确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