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体制改革史
中国农村反贫困绩效的推动因素测度及分解:1978~2014
发布时间: 2018-01-04    作者:王增文    来源:财贸经济 2017-09-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住户调查年鉴》和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数据分阶段对农村反贫困绩效的推动因素进行测度和分解,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978-1985年,农村贫困率下降主要得益于土地政策的内生性改革;1986-1993年,农村贫困率仍在迅速下降,经济增长因素起了主导作用,但边际收益在下降。尽管在1994-2000年,农村地区实施了开发式扶贫与社会救助"双轮驱动"的反贫困模式,但贫困率下降幅度不大,从贡献率来看,主要是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被分配因素的不合理带来的负向效应部分抵消。2001-2014年,农村贫困率有小幅上升,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因素对贫困的降低程度在逐渐减弱,另一方面是由于扶贫瞄准机制所发挥的收入分配效应不高,导致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要素的复合贡献率在下降。纵观农村三十多年的反贫困战略和路径,本文发现,经济增长因素是主导,随着贫困率和贫困缺口率的反弹,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因素缓解贫困的贡献率将会上升。政府应从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的尺度上来优化农村反贫困的策略和路径。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农村反贫困绩效的推动因素测度及分解_1978_2014_王增文.pdf
  1. 西藏社会保障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2. 社会资本投资与城市反贫困
  3. 不讲战斗力贡献率,正确的评价导向难形成
  4. 经济新常态助力中国再上大台阶
  5. 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20%
  6. 经济热点:外贸拖没拖经济后腿
  7. 大力提升“人才贡献率”
  8.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对冲部分国企“拖后腿”
  9. 迎接大众消费社会
  10. 从增速放缓中把握趋势发现亮点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