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14日电(记者 刘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GDP增速2002年至2008年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区经济社会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2年至2008年,全区经济增长2.66倍,年均增幅17.6%,以占全国1.8%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58%的经济总量和3.85%的经济增量。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全国第二十四位、西部地区第六位升至2008年全国第十六位、西部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八位,居京、津、沪和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之后,连续6年保持西部第一位。2009年内蒙古预计完成生产总值9000亿元,同比增长17%,有可能冲击“八连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局长胡敏谦认为,内蒙古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地区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农牧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四是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五是投资和消费需求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六是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胡敏谦认为,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并形成令人瞩目的“内蒙古模式”,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基本确立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以市场为主导发展起来的,所依靠的优势主要是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内蒙古的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只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另外,从经济发展周期看,在经过连续7年增速保持全国第一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较大,预计未来一个时期,内蒙古经济总体趋势是“增长幅度适度回落,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在制定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时,内蒙古提出全区生产总值将增长13%以上,突破1万亿元。
新疆综合经济实力在西部大开发中显著提升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4日电(记者 贺占军)2009年,新疆经济发展迎来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然而在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新疆经济增速仍然达到了8%,并且民生投入占到了财政支出的七成之多。业界认为,这与西部大开发10年来新疆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密不可分。
新疆伊宁市的李志刚对全疆10年来的发展变化有着切身体会。“2000年从伊宁市到乌鲁木齐坐汽车要十几个小时,而且路面颠颠簸簸很不好走。现在不一样了,乌鲁木齐到伊宁的公路九成变成了高速,不到10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不仅是李志刚,众多普通百姓也明显感受到了新疆10年来的巨大变化。2009年年底,伊宁市市民帕里旦一家搬进了廉租房。“10年前我还在外面租住房屋,仅靠一人打工维持全家生计,怎么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可以住上楼房。”帕里旦感慨不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说,2000年,新疆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约为70亿元,到2009年达到了948.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0.3%。大量财政用于民生,得益于新疆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
下列几个重要指标的变化足以看出新疆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变化:
GDP从2000年的1363.6亿元增至2008年的4203.4亿元,年均递增10.6%。2009年预计达到4270亿元。新疆GDP从100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用了7年,从2000亿元增长到3000亿元用了2年,从3000亿元增长到4000亿元用了2年。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79亿元增至2009年的388.8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22.6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222.2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5645元增至2009年的12120元。
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618元增至2009年的4000元,创了历史新高。
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了天山南北人们的出行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公路、铁路、民航三位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在新疆已经形成并日臻完善。
与此同时,10年来南北疆大中小城市的面貌也发生显著变化。如今,走进南疆重镇库尔勒的人们,大多会为其现代气息和时尚而惊叹:林立的高楼、宽敞的街道、宜人的气候……而在10年前,那里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城,平房林立,“驴的”满街。
近年来,新疆阔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以预计,未来新疆综合经济实力将会更强,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将会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