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区域经济史
西部在崛起—写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 2010-02-23    作者:张玉玲 李慧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2-23
  字体:(     ) 关闭窗口
  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西部大开发重大决策。

  十年后,又是一次金融危机,这次危机来势更猛、破坏力更强,世界经济风雨飘摇,中国东部经济也深受冲击,是西部担当“扩内需”的重任,成为应对危机的“减振器”和保持增长的“引擎”——西部工业增加值增加1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东部的9.7%。

  十年,两次危机,一次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点,一次检验了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成果,印证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远见。

改变中国经济版图

  2009年12月,严寒造成中国天然气供应吃紧,“西气东输”三线建设提速。各方都在猜测取自新疆的天然气,最终将输向何地,四川、福建还是广州。连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加入猜测论证的行列,分析终点将在广州……

  尽管国家发改委的方案还没有最后审定,但国内外都看到了商机。“西气东输”一线穿越9个省,年供气能力120亿立方米,投资突破1000亿元;二线穿越14个省,年供气能力300亿立方米,投资突破1420亿元。三线依然会是投资密集的大市场。

  “西气东输”作为中国能源“大动脉”,连通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用气市场。当上海的一户居民打开天然气做饭时,他也许不会知道,这气来自千里之外的新疆塔克拉玛干。这片有“死亡之海”之称的沙域,以前从未被人征服过,而十年来却迎来了大发展,成为“西气东输”的起点。这些从西部输来的天然气,改变了中国的能源结构,将中国天然气消费比例提高1至2个百分点,每年可替代7680万吨煤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

  十年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这样纵贯东西的“大手笔”,是中国政府为改变经济发展布局,实现全国资源合理调度的战略性工程,创造了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理事杜平说:“这些工程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促进了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军扩如此评述,并勾勒了中国区域发展的轨迹——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撒胡椒面”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就选择了条件好的东部地区重点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东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西部则成为发展的“低地”,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越发突出;1999年国家及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西部奋起直追,不断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一极:

  在经济总量上扭转了东西部间经济进一步拉大的态势,西部国内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14647.38亿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58256.58亿元,年均增长率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东部,2008年西部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68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19.5个百分点;

  西部交通闭塞的瓶颈正被打破,形成新的交通格局,铁路总营业里程从2000年的2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底近3万公里,增长50%,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36%……

  “这些数字表明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厉以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 西部大开发10周年:改革开放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 西部大开发10周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3. 创新屯垦 富民固边—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聂卫国
    4. 农业——固本强基 推动西部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