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人口资源与环境变迁史
“人口陷阱”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 2010-02-25    作者:李昕 徐滇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2-25
  字体:(     ) 关闭窗口

——基于人口变化趋势的国际比较

一、引言

  1798 年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问世以来,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一直是人口经济学争论的热点。早期的研究集中于人口总量与人口增长速度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 世纪末,学界开始注重人口结构的研究。Bloom 等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得出,19701995 年,东亚经济年均6.1%的高速增长中人口转变因素的贡献度为25%33%。蔡昉(2004)研究表明,19822000 年间,中国总抚养率下降推动人均GDP 增长速度上升2.3%,对同期人均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25%。王丰、梅森(2006)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5%左右。

  20 世纪50 年代,西方经济学首次提出了“人口陷阱”理论,认为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经济的增长。“人口陷阱”理论试图从人口角度解释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为何停滞不前的原因,认为任何超过最低水平的人均收入增长都会被人口增长所抵消,最终又退回到原来的最低水平。“人口陷阱”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为了摆脱陷阱,必须大规模追加投资,使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大大地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如图1 所示,当资本存量[sA·fK)]的增长低于人口自然增长过程中维系原人均资本量不变[(n+d)·K]的最低资本要求,即低于最低资本“门槛”KT 时,产出会随着人均资本水平的降低而减少。只有当(n+d)·KsA·fK)时,产出会随着人均资本量的增长(从KT KE)而上升。如果单从高出生率或一国人口结构来判定这是陷阱或是红利并不具有理论上的说服力。有研究显示,东亚经济区在一定时期有一个比较富有伸展性的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力供给充分且储蓄率高,从而取得了超过常态的经济增长。但同时期的安哥拉、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等国年轻及老龄人口结构较中国更好。印度、津巴布韦20 世纪7080 年代1524岁的年轻人口比重平均高于中国2 个百分点,同时期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也明显低于中国(中国为4.5%,印度为3.0%,安哥拉为2.5%,津巴布韦为2.6%)。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数据库(2008 数据显示,到2050 年中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23.3%,而印度为13.7%,阿尔及利亚为17.6%,津巴布韦为7.2%,安哥拉仅为5%。虽然这些国家的人口结构优于中国,但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安哥拉等国19701990 年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率仅为1.6%0.4%- 0.4%,印度为2.1%,远低于中国的6.6%。可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二者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如果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对社会财富的积累效益会产生负效应,加大经济坠入“人口陷阱”的风险。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欠发达地区都存在资本短缺问题。但中国为什么没有掉进“人口陷阱”,并成功摆脱了贫困?而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等发展中国家却陷入贫穷?本文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分布的特点出发,提出人口分布的理论折线及人口分布拟合线,尝试对“人口陷阱”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国际比较。

    1. 五年,从“人口红利期”到“人才红利期”
    2. 人口红利消失并不会导致经济停滞
    3. 郭磊 韩玉玲:质量型人口红利及其良好开端
    4. 质量型人口红利及其良好开端
    5. “人口红利”是否已消失
    6. 蔡昉:对“人口红利”的几点认识
    7. 靠切实的改革延续人口红利
    8. 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9. 蔡昉:延续人口红利要靠切切实实的改革
    10. 三大创新获取第二次人口红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