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变化趋势的国际比较
一、引言
自1798 年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问世以来,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一直是人口经济学争论的热点。早期的研究集中于人口总量与人口增长速度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 世纪末,学界开始注重人口结构的研究。Bloom 等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得出,1970~1995 年,东亚经济年均6.1%的高速增长中人口转变因素的贡献度为25%~33%。蔡昉(2004)研究表明,1982~2000 年间,中国总抚养率下降推动人均GDP 增长速度上升2.3%,对同期人均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25%。王丰、梅森(2006)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5%左右。
20 世纪50 年代,西方经济学首次提出了“人口陷阱”理论,认为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经济的增长。“人口陷阱”理论试图从人口角度解释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为何停滞不前的原因,认为任何超过最低水平的人均收入增长都会被人口增长所抵消,最终又退回到原来的最低水平。“人口陷阱”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为了摆脱陷阱,必须大规模追加投资,使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大大地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如图1 所示,当资本存量[sA·f(K)]的增长低于人口自然增长过程中维系原人均资本量不变[(n+d)·K]的最低资本要求,即低于最低资本“门槛”KT 时,产出会随着人均资本水平的降低而减少。只有当(n+d)·K≤sA·f(K)时,产出会随着人均资本量的增长(从KT 到KE)而上升。如果单从高出生率或一国人口结构来判定这是陷阱或是红利并不具有理论上的说服力。有研究显示,东亚经济区在一定时期有一个比较富有伸展性的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力供给充分且储蓄率高,从而取得了超过常态的经济增长。但同时期的安哥拉、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等国年轻及老龄人口结构较中国更好。印度、津巴布韦20 世纪70、80 年代15~24岁的年轻人口比重平均高于中国2 个百分点,同时期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也明显低于中国(中国为4.5%,印度为3.0%,安哥拉为2.5%,津巴布韦为2.6%)。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数据库(2008) 数据显示,到2050 年中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23.3%,而印度为13.7%,阿尔及利亚为17.6%,津巴布韦为7.2%,安哥拉仅为5%。虽然这些国家的人口结构优于中国,但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安哥拉等国1970~1990 年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率仅为1.6%、0.4%和- 0.4%,印度为2.1%,远低于中国的6.6%。可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二者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如果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对社会财富的积累效益会产生负效应,加大经济坠入“人口陷阱”的风险。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欠发达地区都存在资本短缺问题。但中国为什么没有掉进“人口陷阱”,并成功摆脱了贫困?而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等发展中国家却陷入贫穷?本文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分布的特点出发,提出人口分布的理论折线及人口分布拟合线,尝试对“人口陷阱”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国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