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自然灾害史
洪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吉林省抗洪救灾纪实
发布时间: 2010-08-09    作者:雷中原 李凤双 褚晓亮 郎秋红    来源:新华社 2010-08-09
  字体:(     ) 关闭窗口

传递温暖的力量

  湍急的洪水,抖动的画面,一个男子拿着一把长竿在水中捞人——25岁的卢续就是网上“最揪心最温暖”视频的主角。他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职员。淹没永吉县城的那场大水袭来时,他在3楼里躲过一劫。

  看着被洪水冲走的人从自己眼前漂过,他和同伴用测量尺做了一个长竿趴在窗台上救人。

  他们成功地用长竿搭救起了一位男子,但是也眼睁睁地看着一对父子被洪水冲走。卢续最忘不了的是一位抓住长竿又脱手的老人。老人在被冲走的瞬间回望了他一眼,露出一丝微笑。卢续却难过得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眼看着却救不了他们,太揪心了。”

  对自己突然的“出名”,卢续很不习惯:“谁都会去救,有人比我救得还多,只不过他们没被拍下来。”

  是的,他们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小职员、生意人,洪水来袭前,他们在吉林这块风调雨顺的土地上,安分守己地过着自己的日子。然而,灾难来临之际,本已逃生的他们,不惜再次身临险境,用自己的仁爱、智慧、勇敢甚至生命,救出了一个又一个被洪水围困的受灾群众。他们平凡的举动,真挚的情感,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如果不是去救人,他就是躺在家里也不会有事”,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官马村三社的村民,提起于洪江就忍不住抽泣。

  7月28日早晨,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官马村进水。村民于洪江家就在公路附近,地势比较高。听说三社还有100多居民没有撤出来,于洪江二话没说,开着自己的拖拉机就去救人。

  他的拖拉机烟筒朝天,不容易进水。后面临时接了个斗子,每次能载10多个人。

  于洪江一连拉了8车,120多人。接到第9车时,迅猛的洪水挟着巨浪冲进了村子,掀翻了拖拉机。车上4人逃生,10人遇难,其中就有于洪江。

  他的妻子唐树华后悔“当初没有拦住他”。可是,唐树华也深知,以于洪江的性格,拦也拦不住。“让他再选择一次,他还是会选择救人”。

  一命换120多命的于洪江,自制长竿在水里捞人的青年卢续,开着自家铲车防洪固堤的德惠菜园子农民姜进忠……洪水中,吉林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平民英雄”。

  桦甸市暖木村一位寡居多年的大姐在村里开了一家小超市,供三个儿女念书。洪水来袭时,她的小超市侥幸没有被淹。当逃生的村民陆续回到村里后,她把超市的钥匙给了村主任,“谁家需要啥就上我家来拿吧,一分钱也不收”。村民们陆续拿走了她一万多元的急需生活用品。有人担心她今年咋供孩子,大姐说,“走一步看一步吧,眼下我不是比别人强吗?”

  桦甸市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在抗洪救灾工作手记中写下这样的话:大姐交给村委会主任的,不是一枚普普通通的钥匙,是一枚珍贵的钥匙,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他们用彼此的善良、仁爱相互温暖,相互支撑。 

    1. 外交部就中国向巴基斯坦洪灾提供援助情况等答问
    2. 韩长赋辞去吉林省省长职务 王儒林任代理省长
    3. 二〇一〇年抗洪救灾所体现的伟大精神
    4. 九八抗洪救灾
    5. 回良玉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赴海南看望群众 指导抗洪和恢复重建工作
    6. 西藏六十年发展进步纪实:世界屋脊上的人间奇迹
    7. 党中央关心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纪实:扬帆奋进30年
    8.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关怀全国援藏纪实
    9. 党中央关心西藏发展纪实:深切的关怀 伟大的跨越
    10. 以无私援助 求共同发展——新中国六十年援外工作纪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