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创造和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顽强不屈的抗争,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创造和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极大地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团结抗争。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突出表现为: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较之以前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建立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企图灭亡中国的现实,向中国各种政治力量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紧迫任务。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率先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从民族利益和抗战大局出发,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了抗战大局,保证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直至最后胜利。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牢记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为实现这一任务,中国共产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了正确而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建立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党的组织系统,发展了党的优良作风,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流血牺牲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抗战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表明: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党的理论创新;必须正确把握时代主题和国内外形势,充分认识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力量源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国际友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结果。同时,中国抗战也得到世界许多爱好和平的国家政府和人民、组织团体的同情与援助,这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同国际上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建立和发展关系,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实现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世界不同政治制度及类型的国家或政治力量,求同存异,结成同盟,形成空前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国家之一,积极参加同盟国的战略行动,把争取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同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人类共同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历史证明,世界各国为了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应该也可以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加强团结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