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二届 “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我感到非常有意义。陈云同志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长期在中央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并大力支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他曾参与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理论的传承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忠诚实践者。对于陈云同志的功绩,我在2005年陈云诞辰100周年和学习陈云党建思想的座谈会上所作的《陈云同志与实事求是》的发言中已谈过自己的认识,今天仅就陈云同志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感受。
陈云经济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上
陈云同志是我党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他在经济工作领域的成功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每当我国经济建设处于关键时刻和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能听听他的意见,他也总是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望,洞察全局,抓住要害,科学判断,及时拿出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扭转乾坤,开拓前进。陈云同志科学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有着深刻的内涵,渗透到了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我感到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研究经济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陈云同志一生注重调查研究,是调查研究的楷模。他有一句名言:“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1]他在处理每个问题和作出每项决策之前,总要进行认真、周密地调查研究,在对各方面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准备几个方案,反复权衡,慎重决策,因而总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从切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就是一个充满唯物辩证法的领导原则和工作方法。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吃透两头,一头是正确了解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另一头是切实了解下面的具体情况。为了广泛了解真实情况,他还特别要求领导干部要交一些敢说真话的知心朋友。
第二,发展经济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要吃饭,二要建设”[2]先抓市场供应,后抓基本建设,这是陈云同志非常朴实而又深刻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思想。他先后经历了“一五”建设时期、“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从不走极端,很少产生偏差。他一直强调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始终顾及人民的长远利益,不片面地为追求速度而发展经济。
第三,经济建设要按比例协调发展。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和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确保经济按比例发展,这是陈云同志的一贯思想。他认为,按比例发展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客观经济规律,综合平衡是按比例发展规律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他主张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要采取措施先把农民这一个“大头”稳下来,进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他说,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农业情况好转了,工业和其他方面才会好转,工业不能挤农业,城市不能挤农村,而要让农业,让农村。我记得,20世纪80年代,针对有人提出“种粮不如买粮”的错误观点,陈云进行了严厉的驳斥,他说,我们十亿人口的大国全靠进口粮食,那得需要多少船只和码头啊!他讲的两句名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3],至今还是我们指导经济工作的座右铭。今天,我 们倡导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社会发展要统筹兼顾,重视“三农”问题,这些与陈云综合平衡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四,经济建设要根据国力持续稳步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陈云同志就深刻地指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4]在引进外资方面,他强调引进要有个度,不能无限地“引”。他一贯主张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脚踏实地,瞻前顾后。他关于经济建设受国力制约的思想和我们今天强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完全一致。
陈云同志的思想及其关于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著名论断,是他长期领导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结晶,而且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其精神实质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丰富和发展都有过重要的贡献,他的经济思想和理论体现着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