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回国后,在东北三省及唐山、天津等地做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视察。
他走一路讲一路,“到处点火”。他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要大胆改革,“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邓小平东北之行的谈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自《历史转折》杨胜群 陈 晋 主编
李力安(时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出访朝鲜归来后,于14日到大庆视察,15日又在哈尔滨听取了黑龙江省委的汇报,并做了重要讲话。
时,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同志率中国农业代表团去美国访问还未回来,是由我陪同他在黑龙江视察并向他作汇报的。
在这次视察中,关于企业管理和体制改革,是小平同志谈论较多的话题。9月14日,小平同志在大庆视察过程中就对此讲了重要的意见。在15日听取我们汇报的时候,他又就工业生产和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问题,做了重要指示。他从体制改革、加强管理和发展科技的角度,阐述了许多非常重要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是:
其一,他说,按劳分配政策很值得研究。不能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害处太大了。经营得好的企业,对国家贡献大,应给予奖励,刺激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凡是经营得好的企业,工资水平要高一些,当前差别不能太大,但是集体福利要多一些。
其二,小平同志提出,要解决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要求的问题,首先是解决体制问题。他说,从总的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等,基本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发展。“文化大革命”以前就这样。一件事人多了,转圈子。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
小平同志说,现在要加强基层企业的权力。过去讲发挥两个积极性,无非是中央和省市。现在不够了,现在要扩大到基层厂矿。比如大庆,它引进的工厂,从头至尾应该由大庆自己负责。派人考察,同外国人来往,签订合同,每件技术怎么引进,怎么学会,都应该由大庆这个企业负责。引进的项目,要按人家定额办,就是要达到人家的定额标准。
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要加强党委的领导,党委要改进领导,党委领导搞不好就变成障碍,官僚主义发展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总之,现在有一系列问题提到我们党委面前,首先是上层建筑同我们现在的基础不适应,水平太低。必须懂得这一点,懂得这一点就有希望。凡是老企业要逐步改造,逐步把上层建筑改造好。以那些改造好的作为样板,搞几百个样板,改造我们的企业。
其三,小平同志很重视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他说:我们决心下了,体制改革得比较适应,行动比较快,有效率了,剩下的就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问题。一个企业管理得好不好大不一样。管理也是技术。我们不注意管理。我们搞了好多年工业的同志,并不等于会管理,这个还得学呀!小平同志说,实现四个现代化,现在中央下了决心,要大量吸收国外资金,引进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恐怕要有几百、上千个项目。问题是这些东西来了我们会不会管,我们能不能掌握,靠我们的本事。武钢1.7米轧机,是德国、日本的最新技术,现在搁在那儿不会管,逼迫我们要留一点外国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工人。现在日本工业要高中毕业生当工人,没有高中文化不行。我们技术落后,要从头学起,要大量培训年轻干部和技术工人,我相信,我们总会自己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对那些产品质次价高、不适合市场需要、大量积压而还在生产的工厂,小平同志毫不含糊地说,这种厂子要停,要坚决停产,不要造成更大的损失。干部、工人可以工资照发,组织学习,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其四,小平同志还强调,“教育不注意不行了,科学研究不注意不行了。”在大庆视察时,他就问起大庆有没有计算机?每天开机几小时?听说每天只开两小时,他不满意,说那不同算盘差不多了,花那么多钱做什么。他指示要把计算机设备利用起来。15日的汇报会上谈到这个话题时,小平同志又说:计算中心要统一规划。从大到小,大大小小配套起来,形成一个网,像电网一样。必须保证每天工作24小时,谁用谁出钱。小平同志的这些设想,现在都成为现实。但在二十年前,听来是很开窍很新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