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五谈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发布时间: 2010-09-03    作者:崔建飞    来源:国史网 2010-09-03
  字体:(     ) 关闭窗口

八、毛泽东五谈《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毛泽东第5次提到《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一次内部谈话。据1957414日郭小川日记载,这一天下午他给邵荃麟打电话,在电话中,“荃麟告诉我,说毛主席看了《宣教动态》登的《人民文学》怎样修改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大为震怒,说这是‘缺德’、‘损阴功’,同时认为《人民日报》也是不好的……现在的‘百家争鸣’究竟是谁在领导。主席主张《人民文学》的这件事要公开批评,荃麟说,秦兆阳为此很紧张。” [21]黎之回忆说:“毛泽东听周扬说,小说的缺点是秦兆阳改的,毛说:缺阴德,编者要检讨。” [22]《宣教动态》时为中宣部向中央反映情况的内部刊物,周扬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主管文艺界,《宣教动态》向中央反映秦兆阳的修改,自然要过周扬的手,黎之的说法和邵荃麟的电话不矛盾。

  秦兆阳遇到了麻烦,但这不是他这几个月来遭遇的第一次麻烦。第一次麻烦是属于他自己的。就在发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同期《人民文学》杂志上,身为副主编的秦兆阳,以“何直”为笔名,把自己一篇理论文章《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刊登在头题上。这篇论文,和经他修改发表的王蒙的小说,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中宣部文艺处迅速做出了反应,当月21日,即由中宣部文艺处处长林默涵主持,开了对《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一文的讨论会。林默涵作了系统的发言,基本否定秦兆阳的观点,后来张光年又在《文艺报》上发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存在着、发展着》一文,也不同意秦兆阳的文章。

  中宣部文艺处接着于10月开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讨论会。林默涵又作系统发言,对小说有肯定,有否定,但给与会者的印象,显然否定的成分多一些。文艺界还有别的领导人,与林默涵持大致相同的观点。但自毛泽东19572月谈了支持、保护的意见后,文艺界领导人便基本统一在毛泽东的意见上了。39日宣传工作会议休会,作协召开1956年小说选集编辑会,大家一致同意选进《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便证明了这一点。秦兆阳在毛泽东谈话后是活跃的。在3月的宣传工作会议文学组的讨论中,他作了两次发言。第一次谈悲剧、讽刺、人物性格的复杂化。第二次他谈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秦兆阳说:真正做工作的同志并不反对王蒙的小说,反对的大都是文艺界。王蒙是有勇气的。在毛主席讲话之前的压力是很大的。[23]

  秦兆阳说他在毛主席讲话之前压力很大,言下之意是毛泽东对王蒙小说的保护性意见,使他减轻了压力。但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个月,秦兆阳的压力却更大了。因为同样还是来自毛泽东的意见,而且是“震怒”下的意见,指责他“缺德”、“损阴功”,并且要“公开批评”。秦兆阳遭到了天大的压力。在毛泽东保护小说之前,文艺界对王蒙小说的批评,多少有秦兆阳的一份,因为他是主持发稿的副主编,更不用说他自己的那篇受到集中批评的论文了。当毛泽东保护支持王蒙小说的时候,荣幸多少也有秦兆阳的一份,但这荣幸很快就没有秦兆阳的份儿了。不仅没他的份儿,而且认定恰恰是他,使本来可以更符合毛泽东意思的小说,变得不符合了;可以没有缺点的小说,变得有缺点了。某些原来对小说持批评意见的人,转而重点批评秦兆阳的修改了。

  中国作协党组原打算让《人民文学》编辑部写篇关于小说修改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来根据茅盾的建议,就修改一案开了一个座谈会,然后把座谈会记录发表。59日,《人民日报》刊出了由“人民文学编辑部”整理的《〈人民文学〉编辑部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原稿的修改情况》一文,把原稿和修改稿对比刊在最有权威、最有影响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上,在当时也是绝无仅有。

  《人民文学》编辑部的这篇整理稿,首先声明很多文字上的修改不在该文列举之列,之后列举了“牵涉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比较重要的修改”之处计29[24]。秦兆阳主持的修改是花了心血的,有的地方改的也不错,但总的来说,并不成功。这29条修改,在政治上离毛泽东的立场不是更近而是更远,在艺术上也有使作品反而失色的地方。

  先从政治上说。毛泽东的主要意见,是希望主人公林震能够更坚强有力。小说原文里写刘世吾谈到公安局长参加常委会批准党员时打瞌睡,林震有一段比较激烈的反应:

  林震大声说,他像本人受了侮辱一样……“真奇怪!我们的组织部长看不见壮丽的事业,而只看见某某在打瞌睡!……也许您也瞌睡了吧?您瞧不起我们的生活,生活也不会原谅您!”林震怒气冲冲地说完,跑出了办公室。

  从“真奇怪”以下,林震这一段怒气冲冲的斥责刘世吾的话,被删去了。还有一处必须一提,就是结尾的修改。结尾是林震、赵慧文他们有希望?还是没有希望?这对于小说的政治调子是重要的。小说原稿这样结尾:

  ……林震靠着组织部门前的大柱子,呆立着,他兴奋,心里好像空空的。初夏的南风吹拂着他——他衣袋里装着“拖拉机站长与总农艺师”到来的时候是残冬,现在已是初夏了,他在区委会度过了第一个春天。

  他做好的事情虽很少,简直就是没有,但是他学了很多,多懂了很多事:他懂了生活的真正的美好和真正的分量,他懂了斗争的困难和斗争的价值。他渐渐明白在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包罗万象的、充满严峻冲突的区委会,单凭个人的勇气是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从明天……

  办公室的小刘走过,叫他:“林震?你上哪去了?快去找周润祥同志,他刚才找了你三次。”

  区委书记找林震了吗?那么,不是从明天,而是从现在,他要尽一切力量去争取领导的指引,这正是目前最重要的。他还不知道区委书记是赞成他,斥责他,还是例行公事地找他“征求征求”意见完事;但是他相信,他的,赵慧文的,许多年轻的共产党员的稚气的苦恼和忠诚的努力,总会最后得到领导英明和强有力的了解,帮助,和支持,那时我们的区委会就会成为真正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

  隔着窗子,他看见绿色的台灯和夜间办公的区委书记的高大侧影,他坚决地、迫不及待地敲响领导同志办公室的门。

  经秦兆阳主持修改,这个结尾发生了变化。从上引部分的第二段“他做好的事情虽很少”开始,直到第三段“那时我们的区委会就会成为真正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全部被删掉了,而代之以大段的点破林震和赵慧文爱情关系的内容,甚至出现了一句:“一股真正的爱情的滋味反而从他的内心深处涌出来了!”被删去的,除了林震决心依靠领导和组织而不是靠个人的力量继续抗争外,还有一个重要细节,就是区委书记周润祥主动再三地找林震一事。林震、赵慧文他们能不能胜利,周润祥是关键人物,他是区委最高领导。最高领导的态度如何?林震敲门之后会怎么样?那么之前周润祥主动找林震的这个细节,当是一个积极性的暗示。删去它,小说的尾巴就黯淡些。还有一个积极性的暗示,就是小说的第七节,林震问赵慧文区委书记周润祥是个什么样的人,原稿中赵慧文回答:“周润祥同志是一个非常叫人尊敬的同志,但是他的工作太多……”而秦兆阳等把“周润祥同志是一个非常叫人尊敬的同志”这句话,也删掉了。

  再说艺术性。秦兆阳等的一些修改,确实未见高明。例如把题目改成“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有失准确;例如把林、赵的感情点破,把一种美丽的朦胧变成直白外露,略微损害了艺术审美效果。秦兆阳等的整个修改,有意加强对赵慧文婚外情的渲染,林、赵作为组织部里的两个律己严格的党员,在一个短暂的春天里,感情升温的如此急剧,在艺术合理性上,未必靠得住。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