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学术自由,为《小二黑结婚》写评语
彭老总一贯主张学术自由,不仅在军事学术上如此,而且对于社会上的一般问题也是如此。他这样说,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我举两个例子。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山药蛋派农民作家赵树理写了著名小说《小二黑结婚》,但出版却是一波三折。先是地方领导看了以后不敢批准出版,说小说里农村基层干部形象不好。后来小说又报到了华北局,华北局宣传部多数人也认为不好,只有部长认为还可以,给彭德怀夫人浦安修看。浦安修是做妇女工作的,主张婚姻自主,看了《小二黑结婚》以后觉得可以,就给了彭德怀。彭德怀一看,说没有什么问题嘛!农村中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好,这也是事实!尽管如此,华北局宣传部对出版《小二黑结婚》仍然是小心翼翼,特意请彭老总写了一个简短评语,印在书的扉页上。书出版以后,还是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认为好,另一种意见是觉得歪曲了我们农村基层干部形象。华北局宣传部部长向彭德怀建议在《新华日报》写篇文章,正面宣传一下《小二黑结婚》。彭德怀没有同意,他说,这种事情,让群众看去,争论去,我们不要管。
1957年,我跟他外出到华东勘察了40多天,回来以后,给中央写报告。报告结尾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要分清是非。发生了事故,要查明事情到底是谁干的,不能推卸责任。第二个问题,努力的方向和实际工作步骤要区别开来,有的事情不是一步就能达到的。第三个问题,不能把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和组织上的服从混淆起来。彭老总特别强调,学术上应自由讨论,没有争论就不能得到真理,就不会进步。真理是不怕争的,怕争就不会是真理。我们应该提倡学术自由讨论,探求真理。在革命部队中,下级服从上级是必要的,不然就乱了。但是这和学术上的自由讨论不是一回事。如果以势压人,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学术争论,是很危险的,实际上是一种害怕真理的表现。不过这一关,我们的军事学术就会停滞不前,国防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行事审慎,咬文嚼字
彭老总一身正气,给人的印象是“大老粗”。但据我所知,彭老总做事是非常细致、审慎的。他遇到事情,除非是急事,总说大事不忙,暂时考虑不成熟的,先放一放,睡上一觉,第二天再考虑。
彭老总一辈子没怎么上过学,但是文字功底很深,在一生当中写下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包括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搬离中南海,住到京郊挂甲屯,仍写了大量的东西。从彭老总著作的字里行间,我们也能感受到彭老总做事的细致、审慎。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值班,《人民日报》打来一个电话,说有一篇社论请彭老总审定。后来彭老总问我有没有看他改动的地方,我说只是粗粗看了一遍。他说:你注意,原稿中有一句话“全国人民要动员起来,为解放台湾而奋斗”。这句话非常不妥,动员令只有全国人大通过才能发,怎么能这样随便发呢?我把这句话改成了“全国人民要一致努力,为解放台湾而奋斗”。
1958年2月18号,《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元帅和士兵的愿望》。原稿中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军队各项工作要大跃进”。彭老总把“大跃进”改成了“大发展”。他认为“跃进”指的是质量的变化,而当时的军事工作还只是数量的发展。由此可见,他是非常细致的人。
1958年成都会议以后,彭老总去了一趟贵州。遵义市委请他给烈士纪念碑写一个碑文,他就写了一首诗《忆长征》。这首诗的原稿后来丢了,现在找不到了,非常可惜,彭老总的草书写得不错,相当有特点。值得庆幸的是,这次陪同彭老总到贵州的办公室主任王焰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首诗,1996年《解放军报》刊登了。这首诗既不是旧诗,也不是新诗,兼有旧诗和新诗的形态,虽然不那么押韵,但每一个字都非常讲究。我举前面四句作为例子说明一下。第一句是“八一炮响我军前身”。彭老总没有写“八一炮响我军创始”,为什么呢?因为八一南昌起义打的还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号,没有正式打出共产党的旗号,用“前身”这个词更准确一些。第二句是“秋收起义革命工农”。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正式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号来了。第三句“两路会合组成红军”,指的是朱德、毛泽东分别率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余部在井冈山会师,用词非常精确。第四句是“井冈割据各地响应”。彭老总虽然没有讲八一南昌起义是“我军创始”,但他对八一南昌起义评价极高。他说,十个元帅,除了徐向前、罗荣桓和他自己,七个元帅都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此外,像粟裕、陈赓等一批具有深厚军事素养的人,也都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彭老总还说,光是农民起义的队伍,还是有它的局限性,必须和懂军事专业的军官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力量。因此朱德带领这么一批具有较高军事素养的八一南昌起义余部到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在历史上的贡献是不能小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