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变迁史
重庆户籍改革政策出台前后
发布时间: 2010-08-25    作者:    来源:重庆晚报 人民网 2010-08-25
  字体:(     ) 关闭窗口

   “如果历史到了这里不能够连接的话。那我们这一代人是可悲的” 

   8月1日,《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开始实施,重庆全市40个区县807个派出所开始全面受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转户变市民的申请。这标志着重庆以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推动千万农民进城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式进入到了实施阶段。

黄奇帆与杨澜合影

  8月1日,《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实施,重庆户改进入实质推进阶段,目标是在十年内让一千万农民转户进城。

  重庆市的大动作被许多媒体称为是户籍改革的破冰之旅,它的成功与否对于全国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这一举措出台的前前后后,《杨澜访谈录》日前专访了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现予以节录。

  如果再过二十年这些农民工老了又全都回到农村,城市化进程就会变成海市蜃楼。

  杨澜:重庆为什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黄奇帆:城市化、工业化是中国今后三十年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很关键的是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中国城乡统筹的要害是农民工的户籍制度怎么解决好。城市化、工业化不是城市人口自我改善、自我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农民逐步减少,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市民的一个过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也不是让农民简单地来城市打工,然后把打工的流动人口算成常住的城市化率。如果这个就是城市化的话,那么再过二十年这些农民工老了又全都回到农村,城市化进程就会变成海市蜃楼。

  杨澜:从8月1日实施到现在,农民工的反应热烈吗?

  黄奇帆:我们有三个平台在推进这项工作,包括户籍警平台,与农民工有联系的企业工厂平台,以及农民工自己的家庭平台。现在已经有信息灵敏的几千人成了第一批转户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我们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1. 只有彻底清算 才有永久和平——“重庆大轰炸”的影响和研究意义
    2. 朱佳木:重庆实践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重庆2000万城乡居民老有所养
    4.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5. 重庆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建设公租房构建“双轨制”
    6.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千万农民转户进城
    7. 重庆大风、冰雹、暴雨灾害致近90万人受灾
    8. 转型中国的重庆突破
    9. 关于重庆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10. 20世纪50~60年代重庆农垦经济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