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交流与合作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外交
发布时间: 2010-07-19    作者:简涛洁    来源:《文汇报》 2010-07-1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世博会是一场文化盛宴。它让国人“不出国门便可游尽天下”。这种经历对于百姓来说是一场丰富的文化体验,对于国家来说则是一场宏大的文化外交交响乐。
  人类文化交往由来已久,文化外交亦并非新鲜事物。在欧洲列强全球殖民的时代,它们就非常注重用文化来维护其殖民利益。而全球化的进展让文化要素在外交事务中崭露头角,“文化”与“外交”的关系再次为人瞩目。冷战结束也使得人们对文化外交愈加关注。实际上,正是在全球化、技术革命等的推动下,世界逐渐被压缩为一个更小、更窄的空间,伴随商品、技术、资本、人员的空前流动一同出现的是巨大的全球“文化流”。这种“文化流”丰富了各国的文化,也形成了某种程度的“文化趋同”,同时,更刺激着各民族关注本土文化存续及异域文化的适用性。
  文化外交是外交事务涵盖领域扩展的突出表现,也是文化作用提升的重要结果。文化外交既指以文化为手段的外交,又指以文化为目标或内容的外交。文化外交的具体形态主要有三种,即表层的物质文化交流、中层的制度文化输出、内层的价值观文化传播。
  表层的文化交流主要是指国与国之间一般性的文化交往,以常见的文化形式为载体,如教育、文学、艺术、音乐、电影等。当今世界表层物质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就是随着好莱坞、麦当劳、可口可乐、迪斯尼等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它们所代表的消费文化也在世界上迅速蔓延。制度传播是文化外交的中间层次。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以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为基础的制度因素也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制度的输出必然伴随价值观的输出,这就涉及文化外交的第三个层次: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价值观文化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文化要素,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具有最基本的指导意义。因此,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国文化外交政策的最终取向。美苏两极格局坍塌后,价值观的传播或意识形态的输出并未随冷战的结束而消逝,反而是在国际权力格局演变及国际形势的刺激下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当前,参与文化外交活动的行为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包括官方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在内的行为体都在文化外交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但文化外交是政府主导的一种对外关系模式,具有突出的国家特性。文化外交的国家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家机构直接制定并执行文化外交政策;二是国家机构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并利用非国家行为体开展文化外交,非政府组织、公民个人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只有被纳入国家的文化外交轨道时,才能被称作文化外交。否则,只能是普通的文化交流。因此,文化外交的实施主体一定是政府组织或者经过政府授权和委托的非政府机构或公民,政府部门是负最终责任的责任主体。
  政府作为民族国家的治理机构具备推行文化外交的基本动力,还能调动较多的资源服务于外交,它的协调能力和权威性也比较强,这些优势让官方机构成为一国文化外交的核心主体。一个国家所有涉外政府部门都可能成为文化外交的主体。官方机构既是文化外交项目的规划者,也是文化外交政策的执行者,还是文化外交活动的协调者和监督者。非政府组织曾是文化外交的先行者,甚至是主导者。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文化外交的主力军。非政府机构通过接受官方资助、执行文化外交项目、实行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参与到文化外交实践当中,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上文化外交的重要主体。公众既是文化外交的主要对象,又是文化外交的重要参与者。一国公民参与文化外交的具体方式包括发挥文化特长、开发文化资源、展示文化传统等。从更深层次上看,公民个体或公众的价值观和制度认同,是国家开展文化外交的规约因素。
  不过,文化外交若想成功,还需要一系列相关条件辅助。其中,一国的文化资源禀赋,是文化外交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文化外交的前景还取决于该国能够调用的其他外交资源,并与文化外交执行者的行为能力等密切相关。
  首先是一国的文化资源禀赋。一国文化外交的影响力与该国的文化资源禀赋有关。在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文化逐步产生并传承下来,构成该民族或国家文化资源禀赋的基本要素。世界各国的文化禀赋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文化类型的数量与文化发展的程度是一国文化资源禀赋的决定因素。由文化类型的数量带来的优势可以称为绝对优势;由文化发展程度带来的优势可以称为相对优势。在当今国际交往中,文化资源禀赋的相对优势对文化外交的影响更大,因为先进文化往往具有更强的代表性和吸引力。
  其次是一国的综合外交资源。单纯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并不能保证国家的文化外交一定成功。国家要想把文化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成功的文化外交实践,还需要来自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甚至是军事领域的支持。文化禀赋优势仅仅为国家成功实施文化外交政策提供了基础条件。也就是说,除文化资源之外的其他外交资源是否充足,对一国文化外交政策的运作具有重要影响。当一国拥有充足的资源支持和服务于外交事业时,该国文化外交成功的几率就会增加。因此,一国外交资源的丰裕程度将会影响该国文化外交的局面和成效。
  再次是一国政府的外交执行力。良好的执行力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基本保障,因为外交是一种艺术。如果外交的视线被模糊了、判断不准确、决心不足,那么,在地理位置、充足的食物、原材料和工业生产、军事备战、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从长远来看都将不能有益于国家。也就是说,外交的成功需要高超的运作技巧。文化外交同样需要参与文化外交的各个机构,包括文化外交的规划机构、组织机构、执行机构相互协调配合,从而形成有效的执行力,以发挥文化外交的作用。
  总之,全球化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利用文化外交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就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正在上演的世博会恰恰给各国开展文化外交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舞台。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1. 全球化时代华侨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
    2. 汲取孔子智慧 寻求平衡与和谐
    3. 全球史观与民族主义历史叙事
    4. 努力用好世博会这个大舞台
    5. 中国眼中的世博与世界眼中的中国
    6. 世博下的“蛋”——观众眼中的世博理念
    7. 世博:让世界越来越了解中国的“面子“ 问题
    8. 世博会背后的中国国家形象
    9. 1982年中国重返世博会 揭秘新中国参会历程
    10. 能够“组织起来”是中国的比较优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