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目前已进入全面布展阶段。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上海世博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再有100天,这场世界文明的盛会将第一次来到文明的东方古国。当火红的“东方之冠”拔地而起,当宛如飞碟般的演艺中心沿江而立,当各国建筑浮出水面,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中国——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国度。一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令人期待的世博盛会正向人们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经济“寒冬”与世博“春意”
“我觉得这届世博会与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的那届世博会背景非常相似,都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一场各国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盛会。”来自美国芝加哥的大学生韦恩是借假期来到中国。他说自己曾听爷爷辈的老人谈起过1933年那一届世博会。
上世纪30年代,一场经济大萧条席卷美国。但正是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让当时的美国人从经济困境中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从而促使那场经济危机早日结束。美国前总统威廉·麦金莱就这样说过:“世博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前进历程。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聪明才智的发展”。
77年后,世博会辗转来到中国,又恰逢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告诉记者:“这次世界金融风暴来得非常猛,对全世界的经济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过去,有一些国家提出要搞4000、5000甚至6000平方米的自建馆,后来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他们把自建馆改成了租赁馆,有的租赁馆改成了联合馆,参展的面积缩小了。但现在,我要非常高兴的告诉你,直到目前为止,尽管经济是寒冬,但世博园区里还是充满春意。”洪浩说:“目前已经有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国际参展方的数量已经创下世博会历史纪录。此外,世博会门票销售顺利,截至1月17日共售出各类门票1800多万张。”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退之时,上海世博会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总代表德尔克鲁瓦认为:“在这样一个关口登上上海世博会的舞台,无疑表明自己会抢占下一轮增长的先机。”澳大利亚是参展最积极也最重视世博会的国家之一,该国一位官员直言不讳地说:“澳大利亚经济要复苏,离不开中国。”而为了使美国能够在2010年不缺席上海世博会,希拉里在9个月里成功为美国馆募款5400万美元,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77年前,芝加哥世博会被认为是一届“在危机中看到希望”的世博会,吸引了200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给芝加哥市带来近4亿美元的商业利润,直接和间接地向社会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
77年后,将吸引7000多万人次的上海世博会,无疑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更大想象空间。
“绚丽”展馆与“低碳”追求
隆冬时节,上海黄浦江畔的世博园区内,依然热火朝天。距离上海世博会开幕只剩下100天,世博园区场馆设施建设大部分已进入收尾阶段。
当你漫步在浦江两岸,你会被五彩斑斓的展馆深深打动——日本馆宛如一个紫色蚕茧,沙特阿拉伯馆就像一艘巨型宝船,阿联酋馆形如天然的焕彩沙丘,新加坡馆就像一个玲珑剔透的音乐盒,西班牙馆用藤条编织的外墙,就像是动感的弗拉门戈舞裙,英国馆外部伸展出大量带光源的触须,随风晃动,美轮美奂。
建筑,是世博会文明的诉说。历届世博会的建筑和博览会上展示的产品一样,都是世博会的主要亮点: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本身就具有轰动效应,开创了建筑工业化;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的埃菲尔铁塔和机械馆堪称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城市,让生活更精彩”不只在外表,更在内涵;不只拥有建筑的精彩,更有理念的创新。
在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全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齐聚哥本哈根。中国领导人带着“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自愿性减排承诺参会。“低碳”一词成为整个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发展所必须努力的方向。而在上海世博会,小到一辆车,大到一个城,无论是应用还是展示,都能告诉你,什么才是未来人类发展的方向。
早在筹备之初,上海世博会主办方就编写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报告》,提出用绿色、低碳的理念来指导世博会的具体实践。
以“东方之冠”中国馆为例,白天顶部和外墙上的太阳能电池蓄存电能;晚上高科技的冰蓄冷技术利用夜间用电低峰时的电能制冰,再到白天释放冷源。世博园区有4.6兆瓦太阳能发电机组容量,是全国目前最大、最集中的装机容量所在地。世博园区的公共交通系统采用的是电动汽车、超级电容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实现“零排放”。
此外,在世博园区的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大型建设上都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统,雨水通过沉淀和过滤之后,能够基本满足园区的环境卫生清扫和绿化灌溉需要。
据洪浩介绍,在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之后,预估世博会开幕之前一直到世博会结束,能够抵消世博会的碳排放的60%-70%。“根据专家建议将采取进一步的改善措施,努力工作,力争在四到五年之内能够实现碳平衡。”洪浩说。
与此同时,低碳主题的展馆也各具特色。最为突出的是来自伦敦的零碳社区。这个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零碳社区,整个零碳馆就像一个没水、没电、没热的“原始洞穴”;而世界气象馆以人的“皮肤”来比喻的“墙体外层”,使整体建筑不仅防风、防雨,还能透气……
世界“智慧”与中国“文化”
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百天即将到来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上海世博园考察筹备情况,他说:“举办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的大事;办好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责任,也是全国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举全国之力,而且要集世界智慧,确保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
今天,世界文明齐聚上海,浦江两岸气象万千。
在这里,有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上世纪初建成的发电厂曾经冒着黑烟的烟囱,变成一个极具创意的和谐塔;有着百年历史的特钢车间旧厂房,一个曾经钢花四溅的车间,现在成了“开敞景观式观演场所”——宝钢大舞台;而令海内外最为关心的江南造船厂,大部分建筑被保留,变身为各种展馆;原南市电厂的主厂房已成为一个展现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超级展品”——未来探索馆。
在这里,有创新与融合的交响。内蒙古馆的外观将为参观者呈现出“哈达环绕,奶茶迎宾”的草原美景,体现草原人对未来草原和谐城市的期待;辽宁馆将“钢韵·海绿”作为展示主题,试图回答老工业城市在生态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湖北馆的设计落在一个“水”字上,馆内一幅巨大的“城市象棋大地图”呼应了湖北馆的主题“江湖连通,城市公园”;浙江馆的外形从远处看就像是一只巨大的碗,通过讲述“山水与城市共生”的故事来演绎“诗画江南,人间天堂”的主题。
在这里,有世界文明的对话。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将举办约2万场次的各类文化演艺活动。很多参展方都带来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比如,芬兰馆白色“鱼鳞外墙”是新型纸塑复合材料,上海世博会将是该新型材料的首次亮相;德国馆内有一个巨大的金属球,内设感应装置,能对人群的动作及呼声作出回应;以色列馆将展示一种微型胶囊,通过“人体漫游”的方式完成一次无痛苦的身体检查;意大利馆外墙可变幻透明度,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和湿度。让我们共同期待,百天后的精彩。
英国馆
沙特馆
日本馆
上海新客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