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中国需要更出色“推销”自己
发布时间: 2010-03-05    作者:卢敬利 谢荣    来源:《参考消息》 2010-03-05
  字体:(     ) 关闭窗口
   俄罗斯最著名政治学家尼古拉·兹洛宾认为认为,中国要提升自己的软实力,首先需要有全球竞争意识,建设自己的品牌;其次需要制定在世界上提高中国形象和威望的政策,更出色地推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成功的发展模式,让世界仿效自己。

    世界变化得比我们想像要快得多,剧烈得多。争夺未来世界的一席之地,需要寻找某些新因素和方法,这就是软实力。从国家而言,中国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呢?  

    参与竞争让世界依赖自己  

    中国要有全球竞争意识,不仅要服务世界,更需要创造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牌,努力让世界依赖自己。这是软实力的奥秘所在。

    有意思的是,中国似乎在按照世界需要的那样服务于世界,而不是按照中国自己的需要来参与。

    对于中国来说,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品牌和知识产权的问题。

   制定政策要更有效推销自己 

    中国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在世界上提高中国形象和威望的国家政策,这是明显的。人们尊重华侨,但这种尊重没有扩大到中国本身。如何在世界信息市场推销自己,这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又一大问题。

世界上有谁知道中国著名演员,谁知道中国作者,极少知道,为什么?

    而美国很会做这种事情。为什么所有人都知道奥巴马,知道他夫人叫什么,他去什么地方,戴什么表,他打篮球。人们每天都读这些消息,这就提高国家吸引力。

    中国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台湾,核武器,还有贫困人口……

    这是信息市场的问题,在外国人心目中创建对自己国家的概念的问题。应该让人们对中国感兴趣。中国在学者中很有名,但这个是小圈子。而在世界普通人的眼中,中国离敌人都不远了。因为中国没有什么好东西,没有名牌,没有名演员,而那些有声望的人到了美国。外国人留下了这种概念。

    人们大都用概念思考,需要简单的形象。它不见到是正确的,但应当是简单易记的。需要建立良好的概念,这就是公关工作,是国家公关工作。应当找到欢快的、有意思的、有特色的中国的事情,让人们来争论。要有新闻由头,有不断来自中国的信息,这类信息不是来自关于贫穷、关于经济的新闻,而是社会生活新闻。

    我认为,对中国来说,国家制定推销自己的政策很重要,更何况中国有可以推销的东西。 

    创造模式让他国仿效自己

    在现代条件下,要使国家在未来具有影响力,主要是取决于这个国家所提供的社会政治模式的影响力。我们正在进入模式的竞赛,而不是军备竞赛,不是核武器,不是能源或资源竞争,而是国家模式的技术性竞赛。这是指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

    现在的世界很“饥饿”,世界正在寻找有吸引力的模式。如果有人首先找到哪怕一种有效的吸引人的模式,那么所有人看到都会说:“啊,让我们尝试着像他们那样做吧。”这些国家将会得到更多的政治力量和影响力,比拥有大量核武器或者军队的国家的影响力更大。这种软实力与吸引力和成功模式密切相关。

    当今世界,人们的距离比以前更近了,边界现在已没有大的意义。现在谈论国家之间的边界是没有意义的。现在谈论国家之间的边界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的模式更有吸引力,人们就会去你那里;如果你的模式没有吸引力,人们就会离开。人们来到世上只能活一次,他们需要安全、健康、医院、教育和道路等保障。哪个国家这些事情做得好,哪个国家就会占有优势。我觉得中国有很好的条件,如果正确地安排好重点,将会形成这种模式。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演变
    2. 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安全形象的变迁与塑造
    3. 软实力 硬道理 大可为
    4. 如何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5. 中国软实力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6. 软实力需结合多重因子
    7. 2012年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京召开
    8. 优质学术资源外流 削弱国家软实力
    9. 邓小平文化软实力思想
    10. 论国家文化软实力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