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8日,以“文化立国:我国文化发展与战略”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探讨了新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方略与发展路径。
继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来,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国家层面的“文化强国”到当前我国二十几个省区市提出的“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目标,其从蓝图变为现实莫不需要经历一个不懈努力、深化实践、创新创造的过程,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表示,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注重在精神层面上去影响世界,整个社会应该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的复兴。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在主题演讲中认为,文化强国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其首要问题就是要解放文化的生产力,发展文化产业,根植于本土的文化内涵。而这需要学者、企业家和受众的共同努力,从构想、规划、设想乃至付诸工程的实施。他还特别强调了中国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对兴旺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文脉断裂、对异质文化的转化、对精神文化的物化以及话语表现形式的转化等困难。
与论坛同步出版的《文化立国:关于文化与产业的思考》一书中也对“文化立国”作了较为详尽的阐释:认为文化立国“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是一个宏大的战略命题,更是一个关乎民生的温软声调;不只是一个学术理想,更是国家在未来十年的行动纲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愿景规划,更是一个具体的当下实践”。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指出,北京大学作为文化思想聚集和传播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以战略的思维、世界的眼光、创新思想,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为己任,担当好自己的职责,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此次论坛另有五场不同议题的分论坛及澳门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文化创意项目探索与实践”青年学术沙龙两场主题座谈,围绕世界城市与现代生态休闲新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文化产业金融分析与展望、区域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聚焦文化产业人力基石等热点议题展开,共同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发展新战略中文化产业的角色与实践方式。
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与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