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北慈(Bates Gill)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中国外交政策问题专家 记者:最近中国政府日益重视软实力。请问中国所指的“软实力”与美国学者谈的“软实力”有何差异? 季北慈:总体上看,“软实力”这个概念的定义还不是十分清晰。大多数西方学者和观察家是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定义来解读这一概念的,即软实力主要是指促使他人做你所期望事情的能力,而且它通过吸引力而非武力或强制力。对此我表示赞同。近年来,中国在外交政策很多方面都试图采用这个概念上的软实力。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季北慈:主要是在道义领导的基础上,或通过提出一个对国际行为有吸引力的模式,使他国政府和国际行为体能更亲近中国,并在事关中国利益的问题上更支持中国。这并不容易。对中国而言,不仅要对他国政府有更好的了解,还需要对如何在国与国的层面上处理国家关系有更好的了解。对中国来说,软实力还必须包括吸引其他国家的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和行为体的能力。我想强调,这一点非常关键,尤其是在民主社会里,公民社会组织和行为体在影响政府决策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经验不多,或者说在处理其他国家的公民社会行为体或组织上不是很顺畅。因此,为了将来更有效地运用软实力,我认为需要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公民社会组织和行为体的接触以及有效地说服和吸引它们的能力。 记者:有些学者指出,提高中国的软实力,首先要建立自己的主流文化。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 季北慈:中国的文明和历史成就,或者更广泛地说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也是中国最受世人欣赏的方面。中国艺术、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历史成就、汉语以及中国漫长又复杂的历史本身,所有这些都非常有趣,很有吸引力。因此,我认为这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是如何使用这些历史和文化上的成就,并塑造它们、展现它们,使中国对他国更具吸引力。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也有很多方面是没有吸引力的,这对中国政府而言是一个很困难的挑战。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不管是好还是坏的方面,都应该十分诚实和公开。 记者:您在谈中国建设软实力时,认为中国的目的主要是经济上的收益。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在谈软实力时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维持其霸权地位,您对此有何看法? 季北慈:所有国家都会通过它们最可能获得的实力和它们认为最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实现其国家利益。就中国而言,很清楚,这就是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中国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因此中国政府自然会用它作为提升中国利益的一种途径。软实力的工具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定义。但我认为,最终是特定国家吸引他国来支持其利益的能力。一些政策工具会比另一些政策工具更有效。经济利益在某些方面是吸引他国的一种途径。但我认为,经济利益、道义领导和政治上具有吸引力的模式或形象——这三者的结合——所构成的一整套政策工具,才能最有效地实现软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