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学术争鸣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硬资源
发布时间: 2009-12-14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09-12-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科学发展中,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一样,是发展的两个重要极点。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科学发展的硬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硬资源。要破除“配角”观念,让文化成为经济领域的生力军、朝阳产业的领头羊  

  历史上许多事实反复证明,文化繁荣,促进社会进步;文化和谐,酝酿社会安宁。

  文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科学发展中,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一样,是发展的两个重要极点,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科学发展的硬支撑。文化承载的软实力,正在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硬资源。当前,知识经济初现雏形,在知识的范畴里,创意是核心,智慧是资源。工业经济,资源多是一次性使用的;知识经济,知识作为资源可以反复使用。文化资源是可以反复使用的,湖北文化资源丰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湖北加速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繁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越是在困难的时期,文化越能够发挥强大的凝聚功能,越能够发挥独特的产业价值。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当以资本、原材料或劳动力为核心要素的物质生产出现明显衰退的时候,以思想、创意或知识产权为核心要素的文化产业,却往往显现出生机和转机。

  省委九届二次全会首次把文化列为湖北发展的一大优势。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和首义文化的重要发生地、红色文化的富集地。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我们的文化优势,将其变成永续利用的优势资源,变成实现湖北振兴崛起的精神财富。

  文化融入到经济之中去,才能把雪球滚大。要认清文化的“双重属性”,既抓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也抓产业形态领域发展;认清文化的“双重角色”,破除“配角”观念,鼓励成为经济领域的生力军,成为朝阳产业的领头羊;认清文化的“两个效益”,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两个效益兼顾的文化发展理念。

  文化产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善于用市场的办法。大凡文化影响力较强的国家,都是文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大凡有文化竞争力的实体,都是在市场中发展壮大的主体。

  文化是靠终生积累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们要尊重文化规律,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要甘当小学生、潜心学习,善于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经验。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在网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这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12月8日在湖北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说

  本报记者 顾兆农整理

    1. “我们的节日”的观赏性和文化性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演变
    3. 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安全形象的变迁与塑造
    4. 软实力 硬道理 大可为
    5. 如何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6. 中国软实力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7. 软实力需结合多重因子
    8. 2012年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京召开
    9. 优质学术资源外流 削弱国家软实力
    10. 邓小平文化软实力思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