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
中国软实力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发布时间: 2010-08-06    作者:叶淑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7-29
  字体:(     ) 关闭窗口

  “软实力”概念为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提出。奈把软实力定义为“通过吸引力,而非强迫或交换,得到自己所想要的能力”。软实力是塑造别人偏好的能力。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构成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当一个国家的政策在他者眼中变得更具有合法性((legitimacy)时,软实力就增加了。奈指出,美国之所以领导世界,不但因为其强大的硬实力,而且在于其强大的软实力。

  中国软实力研究的兴起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很快引起国内外中国研究领域学者的注意。他们发现,中国的崛起需要有软实力的支撑。一个拥有强大硬实力(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软实力支撑,在他国看来,是非常可怕和令人恐惧的。中国要进一步发展,需要构建强大的软实力。如果中国有先进文化、价值理念、外交政策可以吸引周边国家,令其折服,那么,中国的发展在其他国家眼中就不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机遇。

  软实力概念为中国构建一个仁慈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我国领导人开始把提高中国软实力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并把它写入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多次在讲话中提出要加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

  定量研究方法

  如何衡量中国的软实力?国外学者比较注重使用定量研究方法,他们通常采用一些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来衡量中国的软实力,并且与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软实力进行定量比较。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关于软实力的调研是,2008年美国芝加哥委员会(Chicago Council)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六国以问卷调查形式访问了6000人,通过收集的数据形成了一个综合软实力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整体软实力位列第三,紧随美国和日本之后。调查认为中国的软实力主要来源于经济影响力和人力资本影响力,而中国的政治和外交软实力指数则得分很低。但是,根据奈的定义,经济影响力和人力资本属于硬实力范畴,而非软实力。如果考虑到这点,中国的软实力或将更低一点。

  中国学术界本身缺乏对软实力的定量研究,但是,中国学者还是比较喜欢引用一些国外研究机构的调研来说明中国的软实力,并且对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比较乐观。如门洪华所编的《中国软实力方略》一书引用了2005年澳大利亚Lowy机构的民意调查,指出69%的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而只有58%的人对美国持正面看法,此类引用容易让人误以为中国软实力高于美国;然而对中国印象好不等同于中国软实力强。外国人对中国印象好可能来源于中国硬实力,如经济实力带来的机遇所致,也可能因为中国软实力的吸引力所致。上述现象都值得我们中国学者注意。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演变
    2. 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安全形象的变迁与塑造
    3. 软实力 硬道理 大可为
    4. 如何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5. 2012年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京召开
    6. 优质学术资源外流 削弱国家软实力
    7. 邓小平文化软实力思想
    8. 论国家文化软实力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9. 中国需要更出色“推销”自己
    10.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硬资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