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与第三世界外交
中罗关系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 2011-04-06    作者:刘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3-17
  字体:(     ) 关闭窗口

  194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建交,并在196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友好关系。20046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罗马尼亚,表示中罗关系“堪称国与国关系的典范”。然而,总体而言,国际上中罗关系史研究起步较晚,迄今仍是一个“冷门”。

  中国的中罗关系研究:由浅入深、渐次展开

  1956年,剑江编著的《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大概就是新中国发表的最早介绍中罗关系的文字。19583月,中国外交部编写了较为翔实的《中国和罗马尼亚关系简况》,总结1949年以来的中罗关系。1960年以后,双方使馆的此类主题报告的数量和篇幅都有明显的增加。但这一时期,对中罗关系基本上都是以介绍和宣传为主,还谈不上专业研究。

  1987年由张汉文等人编写的《罗马尼亚》和1988年由韩念龙主编的《当代中国外交》,均简略介绍了中罗关系。1999年中国外交部组织编写了3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该书上起抗日战争时期罗共与罗马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下迄1978年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互访,成为目前研究中罗关系史的主要中文文献之一。

  当前,国内研究罗马尼亚问题和中罗关系的学者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罗语出身,主要研究中罗关系现状和文化关系;另一类是学历史和国际关系出身,主要研究中罗关系历史和外交政策。2007年,北京大学等高校首次出现了研究罗马尼亚外交的博士、硕士论文;2009年,笔者的《百年中罗关系史》(1880-1980)一书出版;2009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创建了中东欧研究中心,为罗马尼亚研究和中罗关系研究的人员培训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平台。

  罗马尼亚的中罗关系研究:方兴未艾、渐入佳境

  1968年,罗马尼亚外交部内部出版的《研究与参考》第3期刊发了Eugenia Chitic女士的《1949年以前的罗中关系》,这是迄今罗马尼亚关于早期罗中关系最早的研究成果。文中提到了1675年米列斯库的中国之行及其《中国漫记》、1880年前后中罗两国君主的通信,以及中华民国与罗马尼亚王国的建交和断交等。

  1973年,布加勒斯特政治出版社出版的《中罗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选编了20世纪上半叶发表在罗马尼亚各红色报刊上声援中国革命的159篇文章。该书的绪言上溯罗中交往渊源,下及两国关系现状,列举了罗中关系史上许多重要且鲜为人知的史实。同年该社又出版了《罗马尼亚对外关系》一书,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着重介绍了建交以来两国的高层互访和有关讲话及声明,第一次对当代罗中关系史作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在罗中两国,上述两项研究成果在其后的20多年间都无人能够超越。

  1997年,乌兰多普出版社出版了Vasile Poppa与人合编的《罗马尼亚:铁幕上的窗口》。该书主要论述中苏论战期间罗马尼亚与中国及苏联的关系,附有同期罗、苏、中三党之间的往来信件和电报等文件,这是1989年后罗出版的第一部研究罗中关系的著作。1999年,罗中友好协会编辑出版了纪念文集《浓情挚意万万千,中罗关系三百年》,收录了多篇两国官员和学者关于罗中关系的纪念文章和研究论文。2005年和2010年,该书又先后出版了第二集和第三集。

  罗马尼亚汉学家Ion Buzatu 2004年出版的《罗中关系史:从远古至今》一书是国际上第一本系统研究中罗关系史的著作,2009年,Buzatu新著《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史/罗马尼亚与中国》问世,从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角度对中罗关系进行了论述。

  欧美的罗马尼亚研究:冷战为界、渐趋衰落

  19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罗马尼亚在中苏论战中严守中立、坚持独立自主,刺激了西方对罗马尼亚的研究兴趣。其间主要著作包括,1965年英国学者David Floyd出版的《罗马尼亚:苏联的异己同盟国》,及1967年美国罗马尼亚问题专家Stephen Fischer-Galati的《新罗马尼亚:从人民民主到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两本书都不同程度地论述了中罗关系对当时罗苏关系的影响,至今仍被国际罗马尼亚研究界奉为教科书。

  1972年,Robert R. King在《比较共产主义研究》第4期上发表了《罗马尼亚与中苏冲突》一文,研究了1960年代初至1970年代初,中、罗、苏三角关系中的“罗中关系及其对罗苏关系的影响”。1978年,美国罗马尼亚问题高级分析家Aurel Brau。的《1965年以来的罗马尼亚外交政策:自治的政治和军事局限》一书出版,论述了1965年至1970年代中期中罗关系的发展。从1960年代起,国际上关于罗马尼亚研究的中心在美国形成。然而冷战后,美国对罗马尼亚的研究兴趣大减,研究队伍青黄不接,研究成果逐渐减少,但其国际研究中心的地位似仍无以替代。

  综上,比较中罗和欧美关于中罗关系史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中罗两国的研究成果叙述性、结论性的文字较多,而欧美的研究成果则是分析性、研究性的论述较多,资料丰富、分析精辟。不过,中国学者很少使用外文档案资料,罗和欧美的学者也很少使用中文档案资料。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1. 罗马尼亚与走向破裂的中苏关系
    2. 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畅谈中罗经贸合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