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自1980年7月1日成立以来,已经走过30年不平凡的历程。30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同有关方面,团结带领全国党史研究人员和党史工作者,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在党史研究、党史资料征编、党史宣传教育、党史事件和人物纪念、党史遗址保护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史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功能,在中央党史研究室迎来建室30周年之际,特邀部分曾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撰文,对这30年来的党史工作进行回顾。
初创时期
参与筹建党史研究室
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室原主任 牛云霄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参与了筹建党史研究室的工作,对党史研究室成立的情况有一些了解。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3月,中央决定正式恢复中央党校,华国锋亲任校长,并调胡耀邦任副校长。胡耀邦到任后,在和有关同志谈话、座谈时指出:要把林彪、“四人帮”颠倒了的是非颠倒过来;林彪、“四人帮”对历史、党史都有很大的篡改、歪曲;党校教学要讲历史和党史;要搞出一本党史教材,先搞个计划大纲,画个轮廓,报给中央。6月,胡耀邦安排党校干部工作时,宣布由我和杨慧芳筹建党史研究室。他也讲了中央的意见:叶剑英提出,华国锋同意,成立一个党史研究室,趁老同志在,还可回忆党史。党史研究室设在中央党校之下,但高于其他教研室。他还就如何写党史谈了想法:要从一声炮响写到现在,60年,40万字,三到五年写成。到10月中央党校开学时,由于中央对怎么写党史的问题还没有定下来,胡耀邦要我参加了第一期学习。
1978年春,我学习结束后,开始着手筹建党史研究室。这时,杨慧芳提出不愿离开自己原来的专业,又调谢筱迺和我一起工作。随后,根据胡耀邦的设想,准备在党校南院盖一栋六层楼,供党史研究室办公。但由于资金问题,没能实施。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对成立党史研究室、编写党史的考虑发生了变化。中央决定成立直属中央的党史研究室,以适应形势和工作的需要。1980年1月29日,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党史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的通知》(中发〔1980〕9号文件),决定成立中央党史委员会,由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聂荣臻、邓颖超、胡耀邦组成,负责审定党史编辑计划,决定对党史中的某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和最后审定全书书稿。在中央党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党史编审委员会,负责党史编辑工作中的各项重要问题,初步审定全书书稿。在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党史研究室,直接负责党史资料的收集、研究、编写工作。胡乔木任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华楠、李新、廖盖隆任副主任。还规定,党史研究室附设于中央党校。
1980年4月,廖盖隆作为党史研究室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来到中央党校,找我和缪楚黄等人一起看房子、调人。这时,冯文彬想把党校北院主楼西边的配楼给党史研究室使用,我们觉得还是党校南院好,最后他同意了。根据胡乔木的意见,党史研究室的行政、后勤工作由党校代管(1981年下半年分开),党史研究室主要是调一些专业干部,原则是先借后调,主要是从北京各单位调。我和廖盖隆一起到中央组织部,商量了一个调人、借人名单。这样,到6月底,从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借调了30多名专业干部。
7月1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立大会在中央党校北院第四教室召开。胡绳、冯文彬、华楠、李新、廖盖隆等出席大会并讲话。那时,党史研究室分为10个研究组,分别研究党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