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海外观察
反思苏联解体 展望复兴未来
发布时间: 2011-07-18    作者:本报记者 毛中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6-16
  字体:(     ) 关闭窗口

  ——访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德米特里·格奥尔吉耶维奇·诺维科夫

  德米特里·格奥尔吉耶维奇·诺维科夫,1969年生于哈巴罗夫斯克市。第五届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书记。历史学副博士,主治俄国史。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报记者就苏联解体原因及其影响等相关问题,对与会学者、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德米特里·格奥尔吉耶维奇·诺维科夫先生进行了专访。

  苏联解体原因众多 改革失误首当其冲

  《中国社会科学报》:苏联解体原因复杂,国际间存在众多讨论,俄罗斯内部也众说纷纭。您作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是否可以从客观角度谈谈俄罗斯国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一些看法?

  诺维科夫:苏联解体是由不同性质的多种因素造成的,俄罗斯国内也有很多讨论,我对这些讨论作了如下总结。

  第一,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社会经济危机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的一些著名研究人员认为,苏联一直贯彻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道路,但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高度集中性存在着一定弊端,其中最明显的便是阻碍了科技进步,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粗放经营,致使经济结构比例失衡,产业级次严重落后,并因长期的效率下降而爆发衰退性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苏联国家全面解体。不可否认,当时的经济危机和苏联解体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但还是要综合其他因素,以对整个苏联解体抱有客观态度。

  第二,建立在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式管理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是导致苏联衰败的主要原因。

  这一观点主要在学术著作和出版物中广泛流行,他们认为苏联经济没有经受住西方竞争,加之20世纪80年代中期耗尽了发展潜力,从而导致苏联解体。然而,关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缺少活力的这种结论并没有得到证实。在1928—1987年这段时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倍。在80年代,经济年均增长3%—4%,这种发展速度已经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标准。

  第三,戈尔巴乔夫实施的改革导致苏联最终解体。

  戈尔巴乔夫在1985—1990年期间实施的经济改革缺乏深思熟虑。如今这一观点在俄罗斯内部比较得到认同。改革初期,特别是1986—1987年的部委改革,削减了40%的中央直属机构和60万公务员。这一举措严重损害了原本协调一致的经济管理体制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使苏联经济陷入“既没有计划也没有市场”的境地。正是这些缺乏深思熟虑的“变革”,带来了通货膨胀、消费品市场的崩溃和国家金融系统的瘫痪,加剧了国内矛盾,加速了当时苏联国家的离心进程,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另外,政治改革也使苏联遭到重创。在1985—1988年期间,国家领导层开启政治进程,进行所谓的社会主义改革,但最终却以反社会主义的政变为终结。“公开性”没有成为社会民主化的手段,反而被反对派用来操纵社会舆论。

  第四,苏联共产党的危机加剧了苏联解体。

  1990年,苏联宪法中关于苏共在苏维埃社会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的第六条被取缔,打断了国家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苏共党内的意识形态危机不断加剧。在1990年召开的党的第二十八届代表大会上,苏共领导的软弱无力暴露无遗,党内出现各种派别和同盟。思想上的各种分歧使苏共由一个充满活力的政治机构变成一个争论不休的俱乐部。最终分裂的、被剥夺实际职权的苏共无法抵抗分裂趋势,导致国家走向解体。

  第五,民族矛盾的挤压是苏联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由主义势力往往把民主思想与苏联各族人民的“民族解放”绑在一起,竭力挑动民族冲突。苏联中央领导无法控制局势以及民族自由主义分子的离间行为使民族主义更加猖獗。民族冲突遍布国家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在高加索和中亚。90年代初,一些加盟共和国,如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摩尔达维亚、俄罗斯等的民族主义势力利用反对沙文主义的浪潮上台,这些人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六,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瓦解对苏联的崩溃产生了消极影响。

  1989年苏联军队开始从中东欧国家撤军。政治上的自由化和苏联影响力的削弱,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反苏和反共情绪。然而,苏联领导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留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国组织。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政策面向西欧和美国。苏联领导人出卖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东德等盟友。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在欧洲的瓦解、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国组织的解散,为促使苏联崩溃创造了国际条件。

  苏联解体影响深远 俄罗斯恢复经济迫在眉睫

  《中国社会科学报》:苏联解体作为20世纪末发生的重大事件,其影响是巨大的。请您谈谈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诺维科夫:作为国家杜马议员,谈到这个事情,我感到十分惋惜。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和深远的,对人民来说也是个悲剧,其中最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1991年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3万多亿美元,是美国60%左右,居世界第二位。而苏联解体后分裂成15个国家,除白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经济比解体前有所增长,其他国家均有所下降。苏联解体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70%的国土面积、70%的经济基础、72%的国家资源以及60%的人口数量。但如今的俄罗斯已大不如前。如在2001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000亿美元,是1991年苏联的十分之一。解体之后,国家经济受到重创,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虽然最近十年俄罗斯的经济已经逐步复苏,但仍未从苏联解体的影响中彻底解脱出来。俄罗斯政府已经采取多方措施,争取早日恢复经济强国的优势。政治方面,俄罗斯的声音一样在减轻。在军事上,由于经济委靡,军事投资减少,其国际影响力也受到很大影响。

  就世界而言,苏联解体前是一个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解体后,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随着苏联的没落,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一超多强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同时,苏联解体也使社会主义的力量受到重大挫折。但是,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可以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从而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20年,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很大冲击。请您谈谈现在俄罗斯、独联体国家普通民众对苏联解体的看法。

  诺维科夫: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人民带来了很大影响,数据统计显示,70%左右的民众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迄今为止,多数人还是认为苏联解体并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可以避免的。人们认为当时的苏联确实需要改革,如不改革,国家就不能继续发展,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应该是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人民并不希望发生这一事件。

  居安思危 警惕“颜色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报》: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连续发生“颜色革命”。您如何看待“颜色革命”?俄罗斯采取哪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从中吸取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诺维科夫:“颜色革命”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实际是外部力量操纵的“民主化”渗透。我认为“颜色革命”的发生,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来分析。

  从政治方面来看,首先,这些国家宪法规定的多党制以及允许反对派的合法存在,为政权更迭提供了法理基础和现实可能性;其次,当政者长期掌权,但政绩不佳,人民生活水平未得到明显改善,使人民缺乏信心;最后,事件背后存在着外部势力的操纵。

  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家整体经济状况欠佳;腐败严重,经济秩序混乱,人民不满情绪严重,使得外部势力轻松渗透;贫富差距拉大、贫困者增多,也导致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俄罗斯并没有发生“颜色革命”,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俄罗斯虽然也存在多个政党,但完善的法律、法规控制了不良趋势。而俄罗斯执政者对国家发展有着明确的目标,更多考虑的是国家前途,并且政绩有目共睹。其次,对于干涉、反对俄罗斯,打算颠覆俄罗斯的外部势力,俄罗斯坚决予以反击。另外,俄罗斯目前经济稳定且增长状况良好,外部力量没有可乘之机。但是俄罗斯也不能放松警惕,要积极吸取经验,巩固政权稳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并采取诸多保护性措施,坚决杜绝“颜色革命”的发生。

  从苏共亡党到俄共复兴

  《中国社会科学报》:苏联解体20年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也走过了从衰败到重建的坎坷历程。请您谈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诺维科夫: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目前作为俄罗斯第二大政党,也是俄罗斯传统政党之一,对俄罗斯的政局有着很大的影响。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建党原因是对当时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的政治举措严重不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被禁止一切活动并遭解散,后于1993年重建,注册党员人数50万,杜马选举获65席,成为当时第三大党团。1995年,占据杜马席位157个,成为第一大党。1999年获112个席位,维持了第一大党的地位。后来因为内部原因,2007年在杜马中的席位降至57个,成为第二大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继承了苏联共产党和原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事业,在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集体主义、自由和巩固多民族联邦国家的原则建立公正社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公正、平等的人民政权,强化公民对社会和社会对公民的责任感。社会主义将在未来更新的宪法中出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同时赞成市场经济和多党制,反对土地私有化。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已度过了剧变之初的最困难时期,走出了低谷,成为对俄罗斯社会有重要影响的一支力量,并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不过,俄共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前进的道路依然是艰难而曲折的。首先是党员队伍老龄化,新生力量严重不足。近几年来,俄共的人数有下降趋势,党员年龄层偏高,这对于一个政党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青年官员经验不足,因而培养新生力量快速成长是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之一。尽管目前它仍是俄罗斯第二大政党,但许多党员是凭着信仰上的惯性力参加俄共的,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其次,政党内部出现分化,不能团结一致,阻碍了俄共的发展。再次,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和精神包袱。苏共执政70余年,成绩毋庸置疑,但也犯了很多重大错误。但错误一再被清算,已经成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沉重的包袱。消除不良后果,重新取得人民信任,也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未来,我充满信心。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积极准备年底的杜马选举,争取更多的席位。我们会积极准备明年3月的总统竞选。在杜马选举来临前夕,我们会对这四年来的发展作出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不足,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必将扩大自己的队伍,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为俄罗斯美好的将来献策献力。

  中俄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社会科学报》:政府改革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而此后的俄罗斯为寻求复苏进行了改革。中国为了向市场经济转型,也进行着改革。请您比较分析一下中俄改革的不同之处。

  诺维科夫:改革,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俄罗斯实施的改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国的改革却是成功的。两个同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中国与俄罗斯在许多方面曾经有着共同之处,但转轨过程却有着巨大的差别。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选择社会主义,选择了正确的改革道路。中国的改革不仅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还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方针,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在8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渐进式的改革,但在叶利钦上台、苏联解体后采纳了西方学者建议的激进的“休克疗法”,试图通过一次跳跃转变为西方模式的市场经济,违背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初衷,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困难。直到近十年,经济才开始逐步复苏,增长加速。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俄罗斯一定可以恢复成为经济强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您作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书记,对我党的建设与发展有何建议?

  诺维科夫:首先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而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才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独一无二的改革,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共产党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民族文化与智慧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管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充满活力的大国。建议谈不上,只是希望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避免重复苏联共产党所犯的错误,因为苏联解体同苏联共产党有着直接关系。我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可以保持政权平稳,带领中国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变化让我赞叹,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我相信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一定可以圆满完成。

  中俄合作前景看好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俄两国从苏联时期便有着深厚的友谊,在此传统友谊的基础上,请就中俄今后的合作谈谈您的看法。

  诺维科夫:中国与俄罗斯作为接壤的世界大国,其双边关系是亚洲和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也是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俄两国有着很多共同的经济利益,所以经济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经贸和投资领域的合作,利用中俄两国资源互补优势、地理优势和区域经济合作优势,在广度、深度和层次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两国贸易往来将逐步增加,中俄边境贸易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投资合作、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将取得长足发展。(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1. 李慎明:苏联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训
    2. 苏联崩溃的原因:俄罗斯国内争论的若干结论
    3.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解体源自内部摧毁
    4. 苏联解体与世界格局
    5. 苏联解体与当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6. 苏联解体后果再思考
    7. 对苏联“改革”及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评价
    8. “特特级”电报发向莫斯科:苏联解体时刻中共抉择
    9. 经济学“西化”: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10. “苏共与苏联衰亡”课题成果揭示苏共衰亡深层次原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