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 语
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西北边疆安全面临着苏联巨大的军事压力。但是,由于新疆兵团的不断建设和兵团人的奉献精神,使得新疆兵团充分发挥了战斗队作用。新疆兵团充分发挥了组织性强、机动灵活的特点,不仅为部队提供了亟须的战斗物资,甚至直接参加到第一线的对敌斗争,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维护边境稳定、阻止边民外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的前20年,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秩序重建后的风险期。在中国周边环境仍不太平的国际局面下,更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因此,在国家周边的安全战略中,不仅要重视东南沿海的大国势力的直接威胁,也要看到西北边疆安全中所存在的隐患,对中国安全影响极大。新疆与中亚地区毗邻,由于地缘政治、跨国民族等因素,非常容易引发政治、社会、民族等安全问题。因此,应当在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从历史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发挥新疆兵团屯垦戍边作用,为促进西部战略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引文献]
[1]张光:《中国的外交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31页。
[2]〔俄〕尼费德林著、周爱琦译《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43页。
[3]杨闯、高飞、冯玉军:《百年中俄关系·百年中外关系系列丛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页。
[4]《中国政府关于中苏边界问题的声明》,《人民日报》1969年5月25日。
[5]《打倒新沙皇》,《红旗》1969年第3、4期合刊。
[6]〔苏〕奥·鲍·鲍里索夫、鲍·特·科洛斯科夫著,肖东川、谭实译《苏中关系1945~1980》,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222页。
[7]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307页。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13/43/208,第48~49页;伊犁河自治州公安局史志办公室编印《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史料》,1988年,第40~41页。
[9]陈曦亮:《浅析新疆“伊、塔事件”发生的原因》,《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10]王泰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57~1969)》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247页。
[1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0页。
[12]陈建中:《屯垦戍边铸伟业——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怀、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事业纪略》,《人民日报》1999年11月27日。
[13]李福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