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充分发挥屯垦戍边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10-08-16    作者:兵宣文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8-16
  字体:(     ) 关闭窗口

上世纪5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情景

  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文化激荡交锋,中华文化认同成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根本所在。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的边疆地区,文化认同是长治久安之基,必须更加充分地发挥屯垦戍边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

  屯垦戍边是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形式

  盘点2000年屯垦戍边史,其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认同的作用堪称卓著。第一,屯垦戍边是国家政治和制度文化在边疆传播的重要途径。屯垦戍边是国家行为,代表着国家政治和意志,贯彻国家认同理念,执行国家政治军事战略。第二,屯垦戍边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祖国观在边疆传播的重要途径。屯垦戍边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最高利益,以中华民族和国家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屯垦戍边到哪里,必将把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大一统祖国观传播到哪里。第三,屯垦戍边是我国先进物质文化、科技文化在边疆传播的重要载体。屯垦戍边架设了内地与边疆物质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包括先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在内的物质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载体。第四,屯垦戍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实现形式。屯垦戍边以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护各族人民不受外来压迫为目标,彰显和传播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着边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合发展。第五,屯垦戍边是中华先进精神文化、艺术文化的播种机。屯垦戍边始终彰显着强烈的文化传播功能,对促进边疆地区中华文化传播和认同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主渠道作用。

    1. 当代中国民族团结话语的演进及其理论源流
    2. 民族团结是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的主线
    3. 民族团结篇
    4. 贾庆林会见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许文龙
    5. 新疆:破冰除艰谋发展
    6. 邓小平关于处理民族关系三个论述的重大意义
    7. 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南的民族团结公约
    8. 与祖国血脉相连——西藏人民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纪实
    9. 论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
    10. 十六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