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政治制度史
当代中国民族团结话语的演进及其理论源流
发布时间: 2020-06-30    作者:王军 刘毅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社版) 2020-01-20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民族团结话语是一种介质,它不仅体现着民族团结思想和观念,指向民族团结政策、制度等宏观议题,还型塑规约着民族团结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的话语实现了从"大家庭"到"花"(花朵-花园),再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多样话语演进历程。这三个民族团结话语切片在内涵和表达方式上有各自的侧重,以及不同的理论源流支撑。民族团结三个话语"切片"作为政治社会化符号,从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积淀形成的庞大、生动的"符号宝库"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在不同时期进行现代式话语再建构,将传承性、创新性、指向性与美誉性融于一体,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

  全文见附件

  1. 当代中国民族团结话语的演进及其理论源流_王军.pdf
  1. 民族团结是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的主线
  2. 民族团结的彩虹——记龚曲此里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3. 民族团结篇
  4. 贾庆林会见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许文龙
  5. 充分发挥屯垦戍边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
  6. 新疆:破冰除艰谋发展
  7. 邓小平关于处理民族关系三个论述的重大意义
  8. 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南的民族团结公约
  9. 与祖国血脉相连——西藏人民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纪实
  10. 论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