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全国各地地方志编修活动高潮迭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首轮、二轮修志的成果来看,不仅数量是空前的,而且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我国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在近30年的地方志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具体的、局部的,因而也是第二位的,但究其原因,仍然与我们对于地方志事业的学术定位和发展空间认识不足,对于当代地方志编修与当代国史研究的互动关系认识不到位,对于地方志事业的载体特征和社会功能认识不准确有关,所以导致了史志学界对地方志编纂事业带有普遍性的狭义定位。本文试以陕西地方志量化编纂成果为例,对地方志工作的角色和使命、地方志编纂与国史研究的关系、地方志事业的本体定位和功能定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就商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要明白地方志工作的角色与使命
地方志工作的角色和使命,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而是一个与此事业相伴的恒久的话题。但是首轮修志过程中,急于完成当时国家规划的具体任务,对这个工作机构的角色和使命,事实上缺乏基础性的研究和定位。所以编纂业务完成之日,就是机构撤销之时,这成为各级政府机关存在的普遍现象。
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地方志工作不能定位于一本书主义,而要定位于国情、地情的综合整理与研究方面。尤其是地情的汇总调查,是地方志工作的一个主要手段和重要路径。地方志不仅要出书,而且要出人。有人才有事业,有事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否则,地方志工作就很难解放自己的手脚,就容易造成错误的导向:各级地方志机构的管理者、组织者,很容易成为事务主义者,同时也让地方通和地情专家深受功利主义的束缚。
我们认为,地方志事业的主人不是别人,恰恰应该是地方志工作者自身。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层次是指服务对象是人,另一个层次指服务者本身也是人。两者相互为用,彼此促进,才能真正发挥地方志工作者的社会职能,明确其社会角色,发挥其社会作用。地方志工作者的主要使命,在于为社会各界提供国情、地情支持。这种国情、地情支持,既包括现成的地方志著述,又包括富有原创性和思想性的资讯内容。要从人到书,从书到人,蔚成一批地方通。地情专家不是主观培训的,也不是天然养成的,而是被逼迫、被塑造出来的,是通过业务提升,社会需求,主观学习,促成一部分人主动担当这个方面的历史责任的。当然,这个主、客观条件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
二、国家志是史志研究的共同目标
地方志和国史研究之间,具有相生相长的共生关系。地方志是国史研究的文献基础,也是国史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史研究是地方志的学术目标,是地方志研究的国家化高位整合。我们研究陕西的历史和地方志,也有一个特殊的角度选择问题。
首先,我们要研究陕西地方志工作的现状,明确首轮志书中属于国史研究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要注意将国史研究的成果运用于地方志的编纂工作;
其次,要将地方志和国史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国史研究的宏观指导意义,诸如地方党史的区域指导意义,有关党政决议所反映的政策变化等等;
第三,要将地方志作为国史研究的基础性构成,作为国史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加以考虑,通过这个方面的开掘,逐步提升地方志编纂工作的终极目标,将编纂国家一统志或会通志作为一个终极的工作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