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简称“国史研究”)逐渐从党史研究的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共和国史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加注重对理论性学术成果的发掘和梳理。无论是对客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典章制度与经济结构,乃至历史发展进程的研究,还是在共和国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史料搜集、成果撰述、史家修养、社会功能、学科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理论成果。前者为历史理论研究的范畴,后者为史学理论讨论的领域。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共和国史研究中取得的史学理论成就加以梳理。
一、倡导加强国史研究的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共和国史研究领域中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借鉴、各类研究成果的层出不穷,以及各种研究风气的形成,使得国史学的学科构建意识和学科反省意识日趋突出和觉醒。国史研究在1978年以来结束了“有史无学”的发展阶段,发展到具有“实质性的学术研究与相对独立的学科建设”时期。齐鹏飞:《关于“国史”研究和“国史”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再认识》,《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3期。这一时期学科建设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国史研究的学科建设是在充分借鉴了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跨学科研究拓宽了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广度,更好地体现了当代中国史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在发掘当代史研究的深度,增强其学术性与科学性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宋学勤:《跨学科研究与当代中国史学科发展的前景》,《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2期。对于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借鉴和运用,尽管推动了国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但显然不是国史研究的长久之计,而建设具有国史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才是国史学科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郑珺在《国史学理论问题研究述评》中,从学科体系建设的角度指出:“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有研究所能依据的理论和方法,国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虽然日益引起国史学研究者的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史研究工作者必须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国史学理论的研究,加强史学理论的学习并组织学者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国史学概论、国史学史、国史史料学等相关学科。”郑珺:《国史学理论问题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2期。这些观点对于共和国史研究以及学科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共和国史研究在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突破面前的困境。正如钟瑛指出,当代中国史研究的现状表明:学术界“尚未将当代中国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建设,尚未形成标志性国史研究成果。”钟瑛:《建国初期新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与评价研究述评》,《中共党史资料》2007年第6期。甚至还有学者在分析西方学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状况时提出了运用中国中心观的观点。巫云仙:《从〈中国季刊〉看西方学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1期。这种独立的学科构建意识,在当前史学界表现得非常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