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 专题研究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四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发布时间: 2012-01-09    作者:秦宣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01-06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回答
  什么是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认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与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时期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这对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搞清楚。1980年,邓小平就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客人时就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就在南方谈话前的几个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还在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了,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在阐释这一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时,做出了以下几点理论贡献:
  第一,分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的思想束缚,从而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正是在南方谈话的指导下,中国走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中国终于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突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一概括对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指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三,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如何衡量我们是否坚持了社会主义,是否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对此问题作了多次论述。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说社会主义本质论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那么“三个有利于”标准则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有利于”标准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邓小平反复思考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得出的重要结论。这一标准的提出,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四,阐述了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提出和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再次谈到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一是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因此必须长期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基本路线至少要管一百年。二是强调了建议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长期性。他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2.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3.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4.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5.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6. 张金才: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和陈云
    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9. 张金才: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
    10. 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对党的形象的树立和维护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