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三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由此先后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一次伟大转变是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向新民主主义发展道路转变的实现。自1840年到1921年,中国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不断探索使中国自强和发展的道路,从继续维护封建集权帝制的“中体西用”,到改良的“君主立宪”再到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变动甚为迅速,但是并没有消除民族危机和走向富强;而思想观念上,从“师夷长技以治夷”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全盘西化”,也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直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马克思主义,甚至孙中山也认识到“今后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而所谓的俄国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
第二次伟大转变是由新民主主义发展道路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转变的实现。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非常有限的财力与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而朝鲜战争和随后的第一次台海危机,又使得新中国必须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加上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决定了新中国只能在半封闭的状态下发展内向型经济,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来启动工业化进程,为此,中国需要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实施高积累政策,确保国家拥有强大的资源动员和配置能力,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新中国很快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向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过渡。
第三次伟大转变是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转变的实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吸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很快突破了前30年形成的发展模式,引导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完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转型表明,社会主义是可以与时俱进并且有着巨大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其经济体制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大的包容性,而且还体现在它所具有的强大经济发展动力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上。
(作者系: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