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有组织的马列主义著作的大量翻译出版,为延安的学习潮创造了条件。党中央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尤其是马列主义的学习。1938年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动员全党同志加强学习,他指出,“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继续号召,“全党的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全党干部学习忙
为了促进学习,专门成立的中央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运动,拟订了学习计划,建立起学习制度,规定延安的在职干部编班编组,坚持每天学习两个小时。学习小组每月开讨论会两次,在职干部以自学为主,同时组织必要的讲课和讨论。不久后,还成立了各级高级学习组,毛泽东亲自担任中央学习组的组长。全党的学习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广大在职干部求知若渴,利用工作间隙和学习时间,广泛开展学马列主义理论、学文化、学业务的活动,克服“本领恐慌”的问题,学习已经蔚然成风。
“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这既是当时艰苦学习环境的写照,也是人们克服困难,善于创造条件学习的豪迈宣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资本论》、《大众哲学》、《思想方法论》、《社会学大纲》等都是当时学习的热门书籍。
专门设立学习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举。1940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纪念日,中央设立的“学习节”就定在这个日子。早在两个多月前,党中央就发布了《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决定5月5日马克思生日为学习节”,并规定在此期间各单位要总结全年的学习情况和经验,并进行奖励。
窑洞大学育栋梁
为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革命青年的培养,党中央在延安先后创办了30余所大学。大批革命志士和爱国青年,在这些窑洞大学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等课程。除了专门教员的教学之外,在延安大学中,还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报告和演讲,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为大学的学员们讲过课,著名学者艾思奇、和培元、吴亮平、柯柏年、王学文、王思华等人也经常作哲学演讲。
经过这些窑洞大学的培训,一批又一批学员成长为中国革命的坚强砥柱与栋梁之才。仅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几年间就培养了十几万名党政军干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储备。这些窑洞大学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大课堂,成为中国革命的大熔炉。因此,毛泽东曾自豪地说过,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列主义。
光辉文献述辉煌
党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学习、研究、宣讲马克思主义,同时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理论创新,留下了许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文献。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都是给学员作报告的讲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与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深沉洞察一旦结合,就散发出了无与伦比的思想光芒与力量。毛泽东在延安期间,就撰写规模庞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多达110余篇光辉著述。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规模浩大、参与广泛的学习运动,在党内外宣传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理论,大幅提高了各级干部的理论水平。在延安时期,我党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批判的武器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就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为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编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