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头十年的中国语言学,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里与国际发展趋势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之一。国际语言学界有较大影响的流派或某些理论方法,几乎都有引进或研究,如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言类型学、语法化和词汇化、语音“优选论”、构式语法等等。中国学者运用这些理论方法研究中国语言,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21世纪头十年中国语言学的核心是对理论方法创新的追求。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世界语言和国际语言学视野下,重视中国语言(尤其是汉语)本身的特点或类型特征的研究,立足中国的语言,生发中国的语言理论。其二,充分利用中国语言资源丰富的优势,使研究走向深入。跨语言、跨方言对比研究,汉语方言地理、方言史研究,语法化和词汇化研究,不仅使共时比较与历时研究结合得更为紧密,也为中国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其三,重视语言事实,坚持适合汉语类型特征的形式与语义相互验证的研究方法,在事实的基础上提升理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汉语热推动了语言和语言应用研究的进步。本世纪中文信息处理由词处理阶段进入句处理阶段,基于经验的语料库统计方法明显占有优势,语料库建设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局面。语言研究者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者携手合作,利用语料库和信息处理技术重新审视语言问题,取得了新成果,带来了新认识。国际汉语热极大地推动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汉语要素教学研究、汉语技能教学研究、汉语教材研究和汉语测试研究,并带动了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大发展。
国际语言学最主要的流派对语言都有自己的认识,其理论方法都与对语言的认识相适应。语言具有概率性,语言系统、语言各要素呈现出连续统的状态,既有静态的多样性,又有动态的倾向性,如果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在多样性基础上进行倾向性研究,势必造成一种新的局面。中国语言学要在国际语言学中取得更高的地位,必须从根本上下功夫。
中国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将出现以下路线: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学派意识,推动学科发展;逐步实现同国外理论的“平等对话”;加强事实的发掘,深入揭示其特点;力求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加速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深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研究将得到加强;务实求真优良学风的发扬,将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