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
上升中的中国国力、国际地位与作用
发布时间: 2010-02-24    作者: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    来源:《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6期 2010-02-24
  字体:(     ) 关闭窗口

  2035年前后,中国的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过美国。中国的发展目标是经济规模超级大国而非综合超级大国。中国的长期发展面临诸如台湾问题、美对华战略问题与和谐发展问题等的困难和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现在和未来中国在国际舞台要发挥的作用,“合作、和谐”是其崛起和发挥作用的模式,多边外交和发展外交是其作用的领域和形式。

  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通过联合国相关活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各种犯罪活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发展援助和扶贫开发。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上,中国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合作和谐”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近几十年来,中国国力的快速上升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纵向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横向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尽管对中国实力持续与快速增长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实力增长的事实。美国《新闻周刊》在2005年5月9日用了21个版面解读为什么未来属于中国。该组报道指出,中国的快速发展“已不再是一个预言,而是一个事实”,并认为其成果非常惊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因此,较为准确地评估中国国力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依此看待和确定现在和未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是摆在中国和世界面前一个长期性的战略任务。

  一、对中国国力及其发展趋势的评估

  尽管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依然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但是经济总量在2008年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

  1.三十年来中国高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一些宏观经济数据可以说明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的事实。1995年,中国提前5年实现了到20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提前完成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之后,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又翻一番,从9.9万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在下半年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然而,2008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的增长率,并且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资料,2008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达到300670亿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这一数字相当于4.4万亿美元,人均GDP为3315美元。

  1978年以来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成就堪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在过去的三十年(1978-2008年)中,按美元当年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5%,2008年的GDP(44016亿美元)是1978年(2159亿美元)的20倍。“另据不变价格(constant prices)计算,2007年的经济总规模是1978年的15倍。也就是说,即使按1978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计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速也接近10%。

  数据来源:2001-2004年的数据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的修订数据,参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通告《经济普查后中国GDP数据解读之一:GDP总量、增长速度及人均GDP);2005-2008年的数据取自(2008-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截至2009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537亿美元。改革开放初期,外汇短缺曾经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今,让决策者头痛的是,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过于庞大。另外,截至2009年4月末,中国的黄金储备规模首次突破1000吨,达1054吨,比2003年增加了454吨。

    1. 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主宰世界论”
    2. 关于近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思考——以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为视角
    3. 中国国际地位的再确认与国际影响的再提升
    4. 全民族抗战胜利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5. 中国共产党90年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四次飞跃
    6. 构建与我国际地位相称的全球性国家形象
    7. 提升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8. 中国:行将崛起还是面临崩溃?
    9. 从“三个没有变”历史方位看坚持科学发展
    10. 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关友飞解读白皮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