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一个甲子之际,回顾和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与28年结下了不解之缘,已经走过三个28年,进入第四个28年。从1921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第一个28年,主要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从1949年到1977年,是第二个28年,主要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制度和物质基础。从1977年到2005年,是第三个28年,主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探索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2005年开始到2033年,进入第四个28年,将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总结前三个28年,谋划和展望第四个28年,我们完全有理由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对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和前途充满期待和信心。
一、中国共产党28年的周期
历史发展从来不是直线式的,中国历史发展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也是如此。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自从两千多年前建立统一国家以来,期间虽然经过无数次改朝换代的短暂动荡,但一直是走在世界发展前列的先进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把中国从先进国家行列彻底推向历史发展低谷,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民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伟大斗争的序幕。从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图存开始,先后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直到辛亥革命,中国各种进步力量和无数仁人志士英勇斗争,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1921年,作为中国社会先进力量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焕然一新。
从1921年到1949年的第一个28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期间经过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是一个从幼年到成熟、从曲折到成功、从弱小到壮大的成长历程,以创造性的历史功绩确立了自己在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替代的核心领导作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从悲惨境遇向着光明前途的伟大历史转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给中国革命带来了胜利的希望。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到1927年7月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在曲折的革命实践中经历了磨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掌握统一战线领导权具有极端重要性;农民问题是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中心问题;革命的武装是实现和保持工人阶级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重要保证。从1927年8月到1937年7月,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立了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形成毛泽东思想和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并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紧急关头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成功结束了内战局面,为抗日战争的到来创造了条件。经过国内革命战争最艰难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这个时期,我们党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关键。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靠中国人自己去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由中国人自己来寻找和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并前所未有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达到完全成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多方面的展开,从而达到成熟。从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依靠人民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和反革命两种力量大决战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民主革命阶段最活跃、最伟大、最生动的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和发展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28年以夺取全国政权而迎来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的伟大转折时期。此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1949年到1977年的第二个28年,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从领导革命的政党向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的转变,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为艰巨的历史任务等待着中国共产党人来承担。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道路的征程中,经历了来自国内外、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伟大成就,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从1949年到1956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从1956年到1966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也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十年。由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党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7年,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局势。在中国共产党第二个28年即将结束的时期,党和国家的发展又处于一个历史紧要关头。
从1977年到2005年的第三个28年,依靠自身力量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精神风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1978年5月,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对于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实现重大历史关头的伟大转折产生了深远影响。同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新时期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28年,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28年,我们党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和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祖国迎来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科技进步的发展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