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抗美援朝专题 >> 抗美援朝运动 >>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
坚决保卫和平,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奋斗到底!——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两周年
发布时间: 2010-07-30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1952-10-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坚决保卫和平,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奋斗到底!——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两周年

  日期:1952.10.25

  版次:4

  专栏:社论

  正文:

  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了保卫远东和世界的和平,出国作战已经两周年了。

  两年以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同抵抗着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及其十六个仆从国家的帮凶军,击败了美国陆、海、空军的精锐主力;击败了美帝国主义所使用的灭绝人性的细菌武器、化学武器和凝固汽油弹等的进攻;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取得了朝鲜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两年来朝鲜战争形势的发展,对于朝中人民更加有利,对于敌人更加不利了。

  朝中人民军队自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今年十月十五日,共歼灭敌军六十六万余人,其中美军占二十九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七千三百余架,击毁击伤敌坦克二千余辆。美国侵略军的战争实力大大削弱了,朝中人民军队却愈战愈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在战争中加强了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而且在战争中熟习与掌握了这些技术装备,丰富了现代化的作战经验。美国的将军们,已经叫喊他们的空中优势正逐渐消失,而我军的炮火,是“猛烈”而且“准确”的。目前,朝中人民军队已经有了巩固的防线,因而不仅能够粉碎了敌人的每一次进攻,而且可以完全主动地打击敌人。我方的运输供应工作也已空前地改善了。敌人以疯狂轰炸来断绝我前线物资供给的企图,显然成了幻想。就连美国侵略者灭绝人性的细菌战,也在朝中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反细菌战斗争中失败下去了。

  朝鲜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更加鼓舞了我国人民与朝鲜人民共同反对美国侵略者的信心和决心。我国人民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同时推进了各项改革和建设工作。我们已经做到了一面支援战争,一面稳定物价,一面进行建设。一九五二年的工农业生产已经达到并超过了战前最高的年产量。铁路、交通、林业、水利等各种建设,也有很大进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文化建设也有显著成绩。朝中人民的战斗团结更加巩固了。这个团结的力量是美国侵略者所不能摧毁的。

  朝中人民反侵略斗争是和全世界人民所进行的保卫和平的斗争息息相关的。朝鲜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朝鲜的独立自由,而且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侵略气焰,鼓舞了全亚洲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反对美国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勇气。这对于世界人民保卫和平的事业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美国侵略者的困难越来越多了。侵朝战争使美国武装部队每月平均死伤一万余人,消耗物资每月在八十万吨左右。美国用于朝鲜的战费两年来已达二百亿美元。战争的延长只能使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加深,侵略军士气更加不振,并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侵略军在朝鲜奸淫烧杀狂轰滥炸的暴行,早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美国在朝鲜进行细菌战的罪行,更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和反对。发动战争的侵略者正在自食其恶果,它将不能逃避其最后的失败。 

  正义者多助,反正义者寡助,这就是朝中人民所以必胜、美国侵略者所以必败的根本原因。两年来朝鲜战场上的事实已经这样地证明了,在朝鲜谈判桌子上的事实也这样地证明了。 

    1. 朝鲜驻华大使权五稷举行抗美援朝两周年招待会
    2. 朝鲜民族保卫相崔镛健电朱德总司令致敬
    3.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两周年 金日成将军电毛泽东主席致谢
    4. 彭德怀司令员向全军发布命令
    5. 美国、中国与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问题
    6. 论朝鲜战争的起源与中国参战
    7. 朝鲜战争与东北工业布局的调整
    8. 朝鲜战争中交战各方损失了多少兵力?
    9. 楚 云:朝鲜战争后的另一幕“战争”
    10. 戴旭:朝鲜战争给现代政治的启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