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两天之后,人类便跨入了一个新世纪。
聂荣臻快要满月时,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翻开《随身宝》,指着该书最后一句"百福骈臻得双全",对妻子说:"这是句吉利话。我们儿子是‘荣'字辈,就给他取名‘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妻子点头笑了。
少年聂荣臻勤勉勇敢,砸神像,破"天威",抨击时弊。老师评论他:"资赋不凡,终非池中之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聂荣臻果然表现出不同凡响。他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成为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的一名学生,1923年在比利时经赵世炎、刘伯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一位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24年9月,聂荣臻奉命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次年2月,被党组织选进苏联红军大学中国班学习并接受军事训练,与左权是同窗学友。
1925年8月,聂荣臻回国后,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并担任政治教官,负责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组织领导工作。1926年3月20日,亲身经历了"中山舰事件",之后同周恩来一起被挤出黄埔军校,与周恩来、朱德、陈毅、张太雷、恽代英等一起踏上了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
聂荣臻来到瑞金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刚刚成立,"一苏大会"闭幕不久,被补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3月就任红1军团政治委员,与担任军团长的林彪共同指挥这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
这一年的4月,聂荣臻第一次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参与指挥了漳州战役,歼敌数千。不久,聂荣臻又参与指挥了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水口和乐安、宜黄战役,均取得辉煌的胜利。
战后,聂荣臻感慨地说,毛泽东"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政策思想,以及他的领导才能,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使我由衷地钦佩。"
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又与师长林彪一起指挥了"壮军威、振民心"的平型关战斗。之后,第115师被"一分为二":林彪率主力转移吕梁山地区,聂荣臻带领独立团等约3000人留守五台山地区。
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此,聂荣臻带领这3000人开始了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当时,军区机关的同志开玩笑,要问司令部有多少人,答案是一盆菜就够吃,一条灶就够睡了。
聂荣臻临危受命,对"三千子弟兵"发出动员令后,开拓性的采取了"九大措施":一为宣传政策,二为整编部队,三为坐镇阜平,四为培训骨干,五为机动歼敌,六为建立政权,七为制定法规,八为开辟冀中,九为进军冀东。
"九大措施"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强大的敌人背后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强敌围攻中不断发展壮大。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其中就有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白求恩。
1938年6月,白求恩从延安启程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专门找白求恩谈话。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白求恩在晋察冀见到聂荣臻后,把毛泽东的这番话转告了聂荣臻,并笑着对聂荣臻说,你这个鲁智深,同那个鲁智深可不一样哟。鲁智深醉打山门,把寺庙破坏了,你却保护了五台山的寺庙。
1939年1月,聂荣臻写了份晋察冀初创时期情况的报告,着重叙述了晋察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的经验。毛泽东阅后,大加赞赏,当即决定将报告单独成书,在延安、重庆两地出版,并亲笔题写了书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还执笔为书作序,称该书"是十分宝贵的"。朱德、王稼祥也分别作序。
《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是第一本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的时候,针对国民党的军事挑衅,曾给聂荣臻等人发去电报: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在这里越安全;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谈判就越主动。
聂荣臻心领神会,领导晋察冀军区部队对国民党的军事进犯进行了自卫反击,先后进行了上党、邯郸和绥远战役,大量歼灭了入侵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
全面内战爆发后,聂荣臻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指示下,先后指挥了大同集宁战役、正太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坚守和发展了大片解放区,为屏障东北,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入北平后,聂荣臻经历了他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此时,他已身兼6职--中共华北局第三书记、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市长、北平市军管会主任。
聂荣臻一身多职,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后来也在回忆录中说:建国前后他"很是忙了一段时间"。
新中国定都北平,作为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
|